查看原文
其他

4 祖师禅《禅定述要》禅定三大法系

持棒日本禅僧

4 祖师禅《禅定述要》禅定三大法系


作者:吴信如


作者简介 吴立民(吴信如),号吴明,法名信如(1927-2009)。祖籍湖北阳新,自幼随湖南长沙二学园掌法顾净缘修学,并承传东密、藏密法要,得大阿阇梨位(金刚上师),通儒、释、道三家。毕业于湖南东安耀祥书院,并曾在该院从事教学。曾任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秘书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湖南省佛教文化研究会会长、船山学社社长和名誉社长等职,离休后调到北京,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茶禅学会会长等职,主办《佛教文化》、主编《佛学研究》杂志。


 

二 祖师禅

 

 禅宗的禅是祖师禅是实相般若之教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中国佛教的兴衰亦在禅。禅宗是中国独创的一个佛教宗派,它的创立使佛教日益中国化并最终发展演变而成为中国化的佛教。唐宋之后,佛教各宗大都衰微,唯有禅宗盛行,禅宗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就拿现在来说,我们随便步入哪一所丛林,随喜之余,若是一问其中僧侣,所奉行修持的是哪一宗法门,大都说的是“禅宗”,而且往往说的是临济正宗,或者说是曹洞法系。可见禅宗在中国佛教中的权威和地位,说明所谓“临天下,曹半边”的描绘也不是虚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了解中国佛教,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就不能不了解禅。

 

那么,禅宗的精髓是什么?学界有“顿悟”、“明心见性”、“进指本心”、“无我”诸说。这个问题涉及开山祖师、禅法、禅风特点、禅的历史作用等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有究竟的了解,才能把握禅的精髓。我们通过对禅宗宗派源流的探讨,认为中国禅宗是自开山祖师达摩以来,以弘传祖师禅为特色的一个佛教宗派,其精在于般若。

 

达摩传的禅是祖师禅 

 

禅宗的开山祖师,据说是印度的菩提达摩,但在印度,这一宗的法门,简直是若存若亡,并没有开宗立派,更没有和其余各宗分庭抗札。而自从达摩祖师在萧梁时代将禅传中国,却是风起云涌,自成一宗,盛行于南北各地,乃至于佛教衰微的今日,中土各大古刹,犹有流风未泯,遗教堪寻,这也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当达摩祖师未到中国以前,中国已早有禅学传。后汉时代,就有安世高长于禅,所译禅数经典在十种以上。其余如后汉的支娄迦谶、孙吴的支谦、康僧会、西晋的竺法护、东晋的竺昙无兰、觉贤、姚秦的罗什、乃至于后凉的沮渠京声、刘宋的摩蜜多、求那跋陀罗、陈代的真谛等,他们都译了不少的禅经。同时一般学者,也多修习禅业,其中不乏名流达显,而系统不明和不甚著名的人,更属多不可稽。那么中国的禅学,既然在达摩以前就早已传,何以禅宗却奉达摩为开山祖师呢?这中间涉及到对禅的理解问题。

 

当知这个“禅”字,实有几种界说,且借宗密大师的一段话作为解答。宗密禅师《禅源诸诠集都序》

 

“……故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又真性则不垢不净,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段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性智,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味,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

 

大抵安世高所传入的禅,多属于小乘,罗什所传的禅,多属于大乘,其余诸家,也都在前列几种之内。无论小乘禅、大乘禅,即达摩以前所传的禅,都是如来禅。惟有达摩所传,直指心源,不立文字,顿同佛体,言虑亡寄,才是最上乘禅,才是中土禅宗所传的祖师的西来意,所以达摩实为禅宗的开山祖师,而禅宗所传的禅,是有别于如来禅的祖师禅。

 

祖师禅的实质在般若 

 

祖师禅的名称,原出《景德传灯录·仰山慧寂禅师》章,太虚大师曾诠释说:“如来禅是落功渐次的,祖师禅是顿悟本然的。”这也就是说:如来禅是循序渐进的,祖师禅则是一超直入的。进至何处?进至般若。至何处?至般若。虽同是证般若,但方法却完全不同。禅宗是不借言教,直入般若。

 

佛法的根本在般若,般若就是佛法。佛教各宗各派,无论教义、修持都离不开般若,禅宗也不例外。若从达摩祖师而上,更推求其授受由来,则历史传说,在印土凡有二十八传,而最初的一传,即在大迦叶尊者于涅槃会上的一笑。那时我佛拈花示众,会中大众均未能解,独有大迦叶破颜微笑,佛因说:“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于汝,汝当善为护持。”这便是禅宗得法的起源,可知达摩祖师实在传的是佛的心印。

 

禅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离言绝思,这便是般若的最高境界,所以五祖劝人读《金刚般若》,而六祖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而大悟。因为佛的心印就是般若,更无别法;禅宗所以能超出前列几种禅,也就是般若,更无别法。

 

禅宗五家七派,宗义都离不开般若 

 

自达摩开宗以来,因为当机施教的方便不同,在那不立文字、离言绝虑的教法上,也分出许多的派别。后人按方法不同,把它们分为五家七派(或分灯禅)。由五祖弘忍的同门,分出“牛头”一系,及其弟子又分出“南顿”、“北渐”两宗。而南宗因为传承独盛的缘故,又流为五支,即所谓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等五宗是。临济之下,后又分裂为两派,一为黄龙派,一为杨岐派,这便是有名的五家七派。可是各派至晚明多传承不明,有临济、曹洞两宗,迄今继承不绝。上述各派,禅风各有不同,如曹洞丁宁,临济势胜,云门突急,法眼巧便,沩仰回互等。又如曹洞究心地,临济战机锋,云门择言句,沩仰明作用,法眼先利济等,但均在发挥的手段上说,至于它们的宗义,却仍然不能离开般若,不过所说有深有浅罢了。宗密禅师曾有一段批评,谓禅宗可分为三:

 

 息妄修心宗;

 泯绝无寄宗;

 直显心性宗。

 

宗密在他的《禅源诸诠集都序》中说道:

 

“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趺晏默,舌拄上颚,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慧稠、求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作,皆是迷妄;如此了达,本来无事,心无所寄,方免颠倒,始名解脱。石头牛头,下至径山,皆示此理,便令心行与此相应,不令滞情于一法上,日久功至,尘习自亡,则于怨亲苦乐,一切无碍。因此有一类道士儒生闲僧泛参禅理者,皆说此言便为臻极,不知此宗不但以此言为法,荷泽、江西、天台等门下,亦说此理,然非所宗。

 

直显心性宗者:说一切诸法,若有若空,皆唯真性,真性无相无为,体非一切,谓非凡非圣、非因非果、非善非恶等,然即体之用而能造作种种,谓能凡能圣,现色现相等,于中指示心性。”

 

总观宗密禅师所说,禅宗各派的宗义,不出此三,或谓第一为有的禅宗,第二为空的禅宗,第三为中道的禅宗。但我认为这就是“实相般若证入”中的三种境界,所说虽有浅深,究竟不离般若。

 

禅宗的修行、证悟,也须依着般若 

 

禅宗的宗义,即是依着般若,禅宗的行证,当然也依着般若,所以说顿悟成佛,一超直入,即佛也不立,更无位次可言,这便是从般若的本体上立足。至于修行方法,或看话头,或专默照,但令疑情真切,却不许于文字言说上求,不许于见闻觉知上求,乃至不许于心缘知解上求。若果工夫精纯,疑情不断,一旦着撞着,㘞(huò)地一声,自然打破漆桶,心花发明,由是而破初参,由是而透重关,由是而透末后一关,一经彻悟,天下太平,这种修法,是使人契合般若的实相,以求证入实相般若,就是参禅。学人必须深解般若理趣,方有处,不然,蒲团坐破,还愁堕入葛藤,遇着明眼宗师,正当放子三十棒。

 

由于祖师禅是直证实相般若,所以在禅门这条修行的途径上,本来就不可以言说表示,所谓不许你开口,开口便错,不许你动念,动念即乖。因为一切的言语思念,都不能离诸吾人的情见,而实相的理体,却又超出乎情见以外,所以人们的言语思念,皆不能表显实相上的行证,而与般若实相,乃有格格不入之势。因此禅门历来祖师度人的教法,便是“实修实证,不立文字”,而禅宗行者修行证的分齐,也便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若问此宗行证的位次如何,那就有不容在言说上表示之处。

 

此宗行证的位次,虽不可说,至于此宗修行渐顿程度,古德也还说过,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又谓“言虑泯绝,不立阶位”。可知此宗的修行,乃是一超直人,而不经一切行为的,历来大德在判教的上面,称此宗为顿教,便是因为此宗的修行顿捷,而直接显示诸法实相之故。

 

观照般若与实相般若,五味禅与一味禅相统一 

 

在佛教各宗里面,唯三论宗与禅宗,独标真谛,直显般若的理体,而在这两宗之内,三论宗的教法,尚可借诸经论说示,而禅宗的行证,则必须于实际上体会,所以三论宗又或称为观照般若之教,而禅宗又或称为实相般若之教。

 

宗密禅师曾立有“五味禅”:

 

1 外道禅——彼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

2 凡夫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

3 小乘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

4 大秉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

最上乘禅——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五味禅的前四种即是如来禅,不过开合微有不同,后一种即是祖师禅。有许多人因为马祖道一有“一味禅”的说法,便以一味禅为祖师禅,而以五味禅为如来禅,不知五味本是一味,尤其是最后一味,实能合五味之精而为一味,所以一味禅就是祖师禅,而五味禅中之最后一味也就是祖师禅。

 

说到这里,又引起了我的一种感慨,本来这一味禅实合五味之精而为一味,并非于五味之外别有一味。学者不知,强为分作两截,以致失却根本,不得融通,而修行之中,更因之发生许多流弊,使这种顿悟法门,竟少有人得益,煞是可叹。今略举一端而说,如来禅是从观“色”、观“息”、观“心”三者之上做工夫,祖师禅是从“观心”的本身上做工夫,但是色、息、心三者既不可离,即不可废,所以祖师禅的前方便(前行法),也必须调身、调息、调心,可是这一节往往为学者所忽视,以致身体疲病,息道粗浮,心情昏散,而以三者相互的因果,更使百病丛生,无由顿悟,色力强者,空自延捱,色力弱者,多因之斋志以死。这便是离开五味禅而别寻一味禅的流弊。

 

经教与实证、渐修与顿悟相统一 

 

还需要说的,禅宗的祖师禅虽然重在实证,但是对于一切经教,未尝背道而驰,如先德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还同魔说”。又圭峰禅师说:“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诸祖相承,根本是佛亲付。菩萨造论,始末惟弘佛经。”后来不善学者,只讲顿悟,不讲渐修,经也不看,定也不修,私心自用,自说开悟,甚至打着祖师禅的旗号,来反对经教,抹煞一切,如此传承,佛教那有不衰之理。究其根源,从法义上说,就是把北宗神秀的“时时勤拂拭”的法门丢了,而只讲“本来无一物”。试问“没有勤拂拭”,来“何处惹尘埃”呢?

 

古之祖师大德,为相机施治,方便接引,遂开渐修、顿悟二门,北宗神秀循序渐进,即新修之法门;南宗慧能,主一超直,即顿悟之法门。然修祖师禅者,如上所说,要调息、调身、调心,无不先修一段如来禅,即参禅中必用坐禅,先息心凝思,然后才能以心观心,此亦即先要渐修,而后方能顿悟之。据《祖庭事苑》卷三记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住嵩山少林寺时,面壁凝坐,终日默然,如是九年。可见禅宗并非不重视坐禅。

 

然在坐禅中,常有攀缘散乱、昏沉、无记三大病魔,需要调伏,就是坐禅,也必须锻炼体魄,健康强壮,加之有护身、护寺、护法、护国等客观环境的要求和御外的需要,因此配合静功而有动功之种种武术、拳术,此少林易筋经、少林拳等之所由作也。然此等拳术、武术都是服务而从属于修禅的。至于说拳中有禅,禅拳合一,乃至武术禅者,亦莫非以禅而使用拳术、武术,或从拳中、武中悟禅,而禅仍是一切中之一,根本中之根本也。因禅乃实相般若,有体、有相、有用,拳术、武术不过其中一端耳,犹之禅诗、禅画,也不过是禅之一端一样。因是之故,赵朴初大德参观少林寺时曾咏诗日:“天下称第一,是禅不是拳。”有人把少林丛林看作是武林,少林以拳为天下第一,那是颠倒本末,不合祖师西来之意的。清代雍正皇帝御批河南总督王士俊修好少林寺,其批日:“豫省少林寺,乃初祖达摩之首创,闻颓废不堪,此寺应可修建一大丛林。”后来看了王士俊修建图画,没有把少林寺附近周围纳入规划,没有把乱使拳棒不守清规的闲散俗僧管理起来,又批道:“向来省直房头类,多不守清规,妄行生事,为释门败类。今少林寺既行修建,成一丛林,即不应令此等房头散处寺外,难于稽查管束。”后来又向王特别指出:“所委人员,可择向来有些信心、知因果者办理,不可令谤佛诋僧造业辈勉强从事,令招恶报。”作为少林寺的“殷鉴”,雍正的批示,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祖师禅的修法

 

现在来谈谈什么是祖师禅禅定的特性。

 

禅定视其研究的立场和角度而有各种分类,祖师禅也是如此。什么是祖师禅呢?我是就禅定法门自身性质而讲禅定分类,也就是就祖师禅自身性质而浅谈祖师禅的。

 

前面已经说过,就禅法自身性质而言,禅定能修者为人自身,而所修者亦为人自身,斯即以人自身修人自体。显见于外,密藏于内,显在其中,密亦在其中。能修者人,人为息色心之一体,所修者人,亦为息色心之一具。故禅定修法,总不外息法、色法、心法三门,此由人体自性而定,法尔如此,概莫能外。息色心三法具于一体,而一体又分色息心三法之用,三法相通而又法住法位。故三法虽融,却以因地方侧重不同,而果地证得自然大异。粗略言之,如来禅从安般手,都摄六根,较侧重于息法,其目的在破惑证真。祖师禅以观心为本体,较侧重于心法,其目的在明心见性。秘密禅以六大四曼三密为体相用,较侧重于色法,其目的在即身成佛。故如来禅为三学六度之禅,祖师禅为明心见性之禅,秘密禅为即身成佛之禅。人体有三大要素之分构,法门有三大体系之类别,禅定亦因三大法系而展开。

 

佛学就是三学,学佛唯一途径,亦即三学。大乘菩萨六度,亦由三学开出。三学六度之中,其中心枢纽,莫要于释尊所说正法之如来禅,即由有漏禅、亦有漏亦无漏禅、无漏禅、非有漏非无漏禅等四大禅系所构成之如来禅也。所以小乘之俱舍、成实二宗,大乘之法相、三论、天台、华严诸宗,虽观法各个不同,而莫不以如来禅定为体,如法相之五种唯识观、三论之无得正观、天台之一心三观、华严之法界观,精神所注,均在不同之用上发挥,而在相同之体上均是依定修观,并非作观定外。因散心粗息无法成就胜妙观智,非仗如来禅定之力不可。所以此三学六度之禅定,实遍于大小乘诸宗,而为诸宗禅定之共体,而唯禅宗独不然。

 

禅宗由达摩祖师东来而开,但禅宗所名之禅,非三学六度之禅,即非如来禅,而是明心见性之禅,即教外别传之祖师禅。如来禅是渐修法门,必须循序渐进,祖师禅是顿悟法门,却能一超直人。如来禅是对治烦恼,断惑证真,祖师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别种禅之修法,不是观色,便是观息,不是观息,便是观心。而祖师禅之修法,却只在观心本身上做功夫。持一极明朗极狂利之“观心”,却并不观色,也不观息,也不观心,乃至一切不观,从一切不观之中,却要使出“观心”,仍极明朗仍极猛利,功夫到了,如桶脱底,自然大彻大悟。此种“观而不观”、“不观而观”之境界,禅宗无可名之,便强名之日“疑情”。别种禅是从“观”上以求明朗猛利而成正遍智,祖师禅是从“观而不观”“不观而观”上以求观心明朗猛利而成正遍智。别种禅是从“用”上用功,祖师禅是从“体”上用功。因此,别种禅所提之智是转识而成,祖师禅所得之智是即心而成。故祖师禅有别于如来禅,因法系不同而于如来禅外独立成为祖师禅系。

 

禅宗所修的禅,便是祖师禅。此宗在一切经教以外,别树帜,不借文字的方便以显说一切的教法,而却用实修实证的方法以趣实相的理体,所以此宗称为教外别传的一宗。此宗直指心性,不立文字,与其他各宗的教法蹊径,迥然不同,因之此宗别于教下各宗,而独称为宗下。又此宗与各宗修行的方法,虽有差别,而所趣求的究竞,则皆不外乎诸法实相,而同契于大乘的一实相印,就是般若。此宗不依经教,从上以来的祖师,亦未尝以文字教人,因为此宗所修行的,就只是禅,此宗亦因此故,而称为禅宗。

 

禅和祖师禅的法义,如《大智度论》上说:“禅是般若波罗蜜多依止处,依是禅,般若波罗蜜多自然而生。如经中说,一心观定,能观诸法实相。”又如宗密禅师说:“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承者,是此禅也。”圆悟禅荆师说:“禅者非意想,以意想参禅,则乖于道而绝功助,以功勋学道则失,直须意想绝却,呼什么作禅,脚跟下廓尔,无禅之禅,谓之真禅。”观于以上几段文意,便可知禅的意义和禅宗祖师禅的实质了。

 

本来诸法的实相,非空非有,非色非心,顿绝百非,横超四句,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所以若用言语文字,以显示实相的理体,实在有格格不之势。大乘各宗的一切方教,无非为对治之妄而说,使一切迷去妄除,然后真理显现,但这尚是一种间接的趣实相的方便,非若禅宗不假言虑,一超顿,当体透露,而直趣于诸法的实相,这便是禅宗独特之处。

 

禅宗不立文字,直指心源,顿同佛体,言虑无寄,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若非已于实相有所证悟,便于此宗的真相不能明了。又虽或证入于诸法的实相,而此实相无相,离言绝虑,尤不能假诸言说文字,开示众生,所以此宗自从达摩西来以至历代诸祖,皆未以经论言教为正宗的教法,惟有以心传心,实修实证。

 

此宗历来诸祖,虽同在那离言绝虑不立文字的上面,但因着当机施教的不同,对于施行教化的方法,自不免有许多派别,这其间最著名的,就有五家,所谓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此又谓之五灯,各家有各家化导众生的方法,各家遂有各家的禅风不同,有人把它叫做分灯禅。各家的教化法门,虽不能在文字上表现,而各家禅风的大致,尚可以约略评说一二,如:

 

临济——势胜  如五逆闻雷

曹洞——丁宁  如驰书不到家

云门——突急  如红旗闪烁

法眼——巧便  如巡人犯夜

沩仰——回互  如断碑横古路

 

以上五家,到了后来,临济、曹洞两家的法流,日益庞大,其余三家,数传以后,渐至绝响。所以现在国内随便哪一所丛林,若一研究他的宗派,大都不出乎禅宗,更不出乎禅宗的临济、曹洞两家,可见两家流传之盛了。

 

两家之中,临济的教风,便是棒喝;曹洞的教风,便是绵密。临济如将军,曹洞如士民。临济有有名的四喝: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更因对机施教,而立四料简。

 

四料简:

 

 夺人不夺境……中下根

 夺境不夺人……中上根

 人境俱夺……上上根

 人境俱不夺……悟后境界

 

至于曹洞一系绵密,谆谆善诱,更因度人分机,而立五位颂。

 

五位颂:

 

 正中偏……当大乘三贤位

 偏中正……大乘见道位

 正中来……大乘初地至七地

 偏中至……大乘八地至十地

 兼中到……最上佛果位

 

以上所说,只是两派不同的大概,至其实证般若的旨趣,却是一样。

 

祖师禅的修法 

 

祖师禅的修法,如上所说,要起疑情。这疑情的疑,却不是那六根本烦恼法中的疑,在这两字上面,便有界说两条:

 

一条是,疑情不是无心,须具着下列几个条件:

 

1 不可忘形——要回光返照如猫捕鼠

2 不可死心——要活泼地尽力挨拶

3 不可昏沉——要昭昭灵灵常现在前

4 不可散乱——要心心相顾打成一片

5 不可懈怠——要猛着精采沉沉痛切

6 不可间断——要孜孜不舍日夜忘疲

 

一条是,疑情不是有心,须具着下列几个条件:

 

1 不许从妄缘外境上求

2 不许从四大五蕴上求

3 不许从文字言说上求

4 不许从见闻觉知上求

5 不许从心缘知解上求

6 不许从推详计较上求

 

这便是祖师禅修法的大概,虽然各派祖师因着接引的方便不同,为人的法门各异,而分立了五宗七派,或看话头,或专默照,或别有其他种种方法,但其根本原则,不出于此。具体用功方法,当代禅宗大德虚云长老讲得最好,他开示说:用功怎样下手呢?楞严会上譑陈如尊者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他说:

 

壁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

束装前途,不惶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

如是思帷,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

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阳升天,光入隙中,

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

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客尘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来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尘质自摇动,本碍不着澄寂的虚空,喻妄想自生自灭,本碍不着如如不动的自性。所谓“一心不生,万法无昝”。

 

此中“客”字较粗,“尘”字较细。初心人先认清了“主”和“客”,目不为妄想迁流。进一步明白了“空”和“尘”,妄想自不能为碍,所谓识得不为冤。果能于此谛审领会,用功之道,思过半了。

 

再说话头与疑情: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修,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珍宝,便不得不各立门户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谁?”最为普通。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看话头先要发疑情,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何谓疑情,如问念佛是谁,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还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着了还有口,为什么不会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个什么样子?却没处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谁”上发起轻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单单照顾定这个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着他。疑念不在,再轻微提起。初用心时必定静中比动中较得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别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动中或静中,你一心一意地用你的功好了。

 

“念佛是谁”四字,最着重在个“谁”字,其余三字不过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饭的是谁,屙屎放尿的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觉的是谁,不论行住坐卧,“谁”字一举,便最容易发疑念的,不待反覆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谁”字话头,实在是参禅妙法。但不是将“谁”字或“念佛是谁”四字作佛号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谁,叫做疑情。有等将“念佛是谁”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弥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乱想,东寻西找叫做疑情,哪知愈想妄想愈多,等于欲升反坠,不可不知。

 

初心人所发的疑念很粗,或断或续,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仅可叫作想。渐渐狂心收拢了,念头也有点把得住了,才叫作参。再渐渐功夫纯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觉得坐在什么处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单单疑念现前,不间不断,这才叫作疑情。实际说起来,初时哪算得用功,仅仅是打妄想。到这时真疑现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时候。这时是一大关隘,很容易跑人岐路:

 

 这时清清净净无限轻安,若稍失觉照便陷轻昏状态。若有个明眼人在旁,一眼便会看出他正在这个境界。一香板打下,马上满天云雾散,因此悟道的。

 

 这时清清净净,空空洞洞,若疑情没有了,便是无记,坐枯木崖,或叫“冷水泡石头”。到这时就要提,提即觉照。(觉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乱,即是定。)

 

单单的的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动,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烟,绵延不断。用功到这地步,要具金刚眼睛,不再提,提就是头上安头。昔有僧问赵州老人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来。”僧曰:“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曰“放不下,挑起去。”就是说这时节,此中风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说可能到。到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这地步的人,说也没有用。所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

 

再说照顾话头与反闻自性。或问“观音菩萨的反闻自性,怎见得是参禅?”我说照顾话头,就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话头),反闻自性,也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反闻自性。“回”就是反,“不生不灭”就是自性。“闻”和“照”虽顺流循时逐色,听不越于聋,见不超于色,分别显然;但逆流时反观自性,不去循声逐色,则原是一精明。“闻”和“照”没有两样。我们知道,所谓照顾话头,所谓反闻自性,绝对不是用眼睛看,也不是用耳朵听。若用眼睛看,或耳朵听,便是循声逐色,被物所转,叫作顺流。若单单的的一念在“不生不灭”中,不去循声逐色,叫作照顾话头,也叫作反闻自性。

 

再说生死心切与发长远心。参禅最要生死心志和发长远心。若生死心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前清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京,光绪帝、慈禧太后们一起出走。中间有一段,徒步向陕西方面逃跑,每日跑几十里路,几天没有饭吃。路上有个老百姓,进贡了一点番薯藤给光绪帝,他吃了还问那人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你想皇帝平日好大的架子,多大的威风,哪曾跑过几步路,哪曾饿过半顿肚子,哪曾吃过番薯藤。到那时架子也不摆了,威风也不逞了,路也跑得了,肚子也饿得了,菜根也吃得了。为什么他这样放得下,因为联军想要他的命,他一心想逃命呀。可是后来议和了,御驾回京,架子又摆起来了,威风又逞起来了,路又跑不得了,肚子又饿不得了,稍不高兴的东西,也吃不下咽了。为什么他那时又放不下了,因为联军已不要他的命,他已没有逃命的心了。假使他时常将逃命时的心肠来办道,还有什么不了。可惜没个长远心,遇着顺境,故态复萌。

 

诸位同参,无常杀鬼,正时刻要我们的命,他永远不肯同我们“议和”的,快发个长远切心,来了脱生死。高峰妙祖说:“参禅若要剋日成功,如坠千丈井底相似:从朝到暮,从暮至朝,千思想,万思想,单单是个求出之心,究竟决无二念。诚能如是施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彻去,高峰今日犯大妄语,永坠拔舌泥犁。”他老人家也一样大悲心切,恐怕我们发不起长远切心,故发如此重誓来向我们保证。

 

以上开示,意在说明祖师禅是讲证量的,为了相人施教,当机弘扬。我赞成参禅还是讲一个入处、出处、用处、了处。我的先师顾净缘在二学园清净道场掌法堂上讲了四句法说:“不立一法,不破一法,有法皆立,无法不破。”这四句法语怡恰指明了祖师禅的、出、用、了。这就是:不立一法——处;不破一法——出处;有法皆立——用处;无法不破——了处。



《禅定述要》禅定三大法系 目录

 

 如来禅

 

(一)如来禅定法系分类

 

(二)如来禅定的基本内容

 

现谈谈有漏禅一世间根本味禅。

 

四禅八定

 

初禅

1三界

2气息(气功与息道)

3欲界定

4未到定

5初禅

 

如来禅的基础修法

 

1推开尾闾

2观鼻端白(视鼻端白)

3安那般那

 

二 祖师禅

 

(一)禅宗的禅是祖师禅是实相般若之教

 

1 达摩传入的禅是祖师禅

2 祖师禅的实质在般若

3 禅宗五家七派,宗义都离不开般若

4 禅宗的修行、证悟,也须依着般若

5 观照般若与实相般若,五味禅与一味禅相统一

6 经教与实证、渐修与顿悟相统一

 

(二)祖师禅的修法

 

1 现在来谈谈什么是祖师禅禅定的特性

2 祖师禅的修法

 

(三)再谈祖师禅——从认识论上来看禅宗的“离四句绝百非”

 


3 如来禅《禅定述要》禅定三大法系


2 如来禅《禅定述要》禅定三大法系


1 禅定名相及其分类《禅定述要》


福慧… ▎…儿念佛 ▎万行庄严 ▎…互励 ▎以…自誓 ▎请僧助念《念佛法要》卷二 念佛示范

第捌篇《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终南隐士》3:出家人没什么不放心的 ▎天宝茅棚与妙莲师父 ▎净一师父与佛会茅棚

佛学典故:心猿意马(唯心)

佛禅大智慧:赠别君素上人 ▎寄韬光禅师 ▎过天门街 ▎大林寺桃花 ▎题鹤林寺僧舍

第十二章 心灵导师的角色《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序 ▎叙品第一  白话《法华经》

推荐书籍《我的学密历程》附:自序 ▎“乘着本尊的翅膀”(节选)

我是侍者 ▎青梅子 ▎我不是佛 ▎佛的烦恼 ▎赵州石桥 ▎一串数珠《禅的故事》

5大幻化网彻却与脱噶修法《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寒山寺古钟觅踪 附:“寒山寺”名字的由来


128与尊者阿迦曼相处的第一天 ▎129他在教导上的善巧 ▎130 他的忠告、警告和鼓励总是个别的 ▎131《尊者阿迦曼传》


远官字 ▎念佛镜 ▎参究念佛 ▎急参急悟《竹窗随笔》

藏传佛教故事:渡河到彼岸 ▎神奇的牙齿 ▎佛像开口 ▎刹那证悟之法

南传佛教:念住呼吸(下)《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禅那 附:尊者阿姜李简传 ▎英译者前言▎中译者前言

南传佛教:念住呼吸(上)《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引言 ▎前行 ▎方法一 ▎方法二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禅定

南怀瑾先生: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禅定今说——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途径 (一)

禅定今说——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途径 (二)

禅定今说——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途径 (三)

禅定今说——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途径 (四)

修证心得:第01节 禅定(1)《坐禅之问答录》第07章 禅定

修证心得:第01节 禅定(2)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  第01节 禅定(3)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1节 禅定(4)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2节 修行法门 ①

修证心得  《坐禅之问答录》第07章 禅定 第02节 修行法门②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2节 修行法门 ③ (上)

修证心得: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2节 修行法门 ③ (下)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2节 修行法门 ④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 第02节 修行法门 ⑤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 第02节 修行法门 ⑥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3节 梦、出体、神通      1、梦与加持(上)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3节 梦、出体、神通      1、梦与加持(下)

修证心得: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3节 梦、出体、神通      2、幻觉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3节 梦、出体、神通      3、阴神、阳神、出体(上)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3节 梦、出体、神通      3、阴神、阳神、出体(下)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3节 梦、出体、神通    4、神通(上)

修证心得 第07章 禅定《坐禅之问答录》第03节 梦、出体、神通  4、神通(下)

第23盘 禅定和结使与修行方法、三四禅境界等(上)《南禅七日》

第23盘 禅定和结使与修行方法、三四禅境界等(下)《南禅七日》


6 大圆满心髓黑关修持法阐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藏传佛教故事:兴起萨迦的预言 ▎捉龙入罐者 ▎炖皮浆糊 ▎化身入佛像

空色本相同 ▎提起放下 ▎待客之道 ▎粥与茶 ▎圆梦 ▎一生万千《禅的故事》

第一个把佛经译成汉文的安世高

南传佛教:呼吸禅定入门 ▎基本功《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一行禅师:行禅指南

见相不言 ▎天迎不赴 ▎念佛不休 ▎誓取金台 ▎利物为先 ▎苦行专念《念佛法要》卷二 念佛示范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白话《楞严经》全集

《终南隐士》2:红尘中的青灯黄卷 ▎西五台吉祥 ▎隐士不是一般人▎雕刻隐者张树珉 ▎不见道任

佛禅大智慧:东林寺酬韦丹刺史 ▎戏赠灵澈上人 ▎乐道歌(节选)▎ 题崇福寺僧院

正修行之路——禅密双修——有关观慧方面的指示

第六章 吐蕃本教巫咒的力量(下)《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推荐一个佛教电子书籍网站吧——“三学藏”

佛教故事:居士鸠那罗

第一章 大行菩萨称普贤——普贤菩萨的名号、身世、修证、地位《难行能行:大行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与民间信仰 3(清凉山 文殊道场 文殊问疾 华严经)

文殊菩萨与民间信仰 2(般若 敦煌菩萨 五台山 文殊道场 贫女乞斋)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祝各位看官如观音菩萨一般,即身成就!

2 应身之谜《观音菩萨之谜》(附:观音菩萨珍贵图片51张)

第十章 施受法《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01 嘱累品  ▎02 佛对弥勒菩萨的交代 ▎03 两种菩萨 ▎04  ▎05 《维摩诘经讲记》第14品 嘱累

《终南隐士》1:在一座座山谷里,寻找隐者的踪迹 ▎终南山里的另一个世界 ▎不见王维

佛教故事:僧俗夜话神异多

佛学典故:大千世界(娑婆世界)

关于中元节(鬼节 祭祀 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敬麻姑 超度)

6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温和的远方:不丹》


第五篇《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锄草斩蛇 ▎听而不闻 ▎草的颜色 ▎真谛 ▎心与性《禅的故事》


大愿法师:有利于禅修进步的食物是很重要的助缘

古印度佛教的不杀生思想

充满奥秘的鉴真和尚并没有失明?

寒山寺在道光年间的废弃之谜

第肆篇《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佛教故事:舍身守戒 ▎坟中生长遇佛得道 ▎苏曼与她的十个儿子

06 佛说法供养 ▎07 也是法供养——修行 ▎08 四不依 随顺法相 ▎09 . ▎10 .《维摩诘经讲记》第13品 法供养

一行禅师:直接体验,才是唯一的道路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祝各位看官如观音菩萨一般,即身成就!

佛禅大智慧:庐山东林寺夜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 ▎沩山水牯牛 ▎咏声

《禅月诗魂:中国诗僧纵横谈》1(作者序 引言 诗歌与偈颂 长行与偈颂 )

第九章 西方人的难处《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附:佛陀 十不信(修行信任的原则)

佛教故事:蛇头和蛇尾 ▎殉难的精神 ▎蜂王警睡魔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第五章 藏密瑜伽神咒大修士《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第贰篇 ▎第叁篇《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第八章 觉照力(下)《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第八章 觉照力(上)《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佛教故事:两师角技 佛胜婆罗门 ▎法能解忧 ▎四月八日灌佛日 ▎ 体悟人生

佛学典故:大慈大悲

《玛尔巴传》全集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不肯放下 ▎一切皆禅 ▎树根《禅的故事》


白衣观音 救度死厄——濒死体验案例

观音救三难(心定和尚讲故事)

第七章 毗婆舍那——观《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杨岐方会 ▎五祖法演 ▎四个老婆 ▎摩尼珠《禅的故事》

1 简介 2 推荐序 3 作者序 4 前言:发现蒂帕嬷《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

引子 ▎第壹篇 《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佛教故事:假佛祖与真长者 ▎艺徒和木孔雀 ▎善恶供养

请问佛教如何解释“我是谁”这一个哲学问题?

探禅记

佛教故事:长生童子 ▎小沙弥的戒行 ▎乌龟的嗔心

飞天图《无字之诗——经典国画品赏82幅》 附:张大千-敦化壁画复原图之:飞天

张商英《续清凉传》与文殊法门

试说玄奘所见的婆罗门教

宋元悟道居士 ▎无义味语 ▎信施难消 ▎知道不能造《竹窗随笔》

桃花源与竹林寺 寺院与佛教传说故事《寺院映现的中国》

佛学典故:晨钟暮鼓

佛禅大智慧:终南别业 ▎辛夷坞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诘摩 诗佛 终南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杨岐方会 ▎五祖法演 ▎四个老婆 ▎摩尼珠《禅的故事》

请问佛教如何解释“我是谁”这一个哲学问题?

第三章 密宗修持中的神咒《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佛教故事:长生童子 ▎小沙弥的戒行 ▎乌龟的嗔心

张商英《续清凉传》与文殊法门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碧岩录》讲座 (3)第二则 赵州至道无难

最具佛性的树:菩提

一行禅师在赵州柏林禅寺关于行禅的开示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黄念祖老居士)

弘一法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话拂尘《退士闲篇》

中国古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下)

中国古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上)


中国古代高僧:一行——最早测量地球大小的密宗高僧


法藏——华严宗的创始人


惠能——背水砍柴的禅宗祖师


古代高僧:义净——玄奘之后最著名的唐僧(上)


古代高僧:义净——玄奘之后最著名的唐僧(下)


古代高僧:玄奘——不畏艰险取经天竺,传播佛教饮誉华夏


智顗——创立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的智者大师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下)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上)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 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下)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上)


古代高僧:安世高 ▍朱士行 ▍佛图澄


东汉二高僧:摄摩腾尊者  竺法兰尊者


唐太宗与佛教


盘点去过弥勒内院的几位高僧的故事


诗与禅:鸟鸣山更幽


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先修禅还是先修密?~南师故事一则


禅宗以心传心的来源

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4)  附:禅宗三关

金碧峰禅师的故事 附禅师轶事

禅宗“西天二十八祖”

禅宗精髓仍然鲜活——读《花出青嶂》

禅宗三关

捧杀禅宗

主流禅宗的修习流程(东山法门)

禅是宗教的研究生院

禅门三关浅说(上)

禅门三关浅说(下)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禅宗教学法浅谈(上)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禅宗教学法浅谈(下)

临济禅(上)

临济禅(中)

临济禅(下)

一行禅师对五戒的重新解释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试说玄奘所见的婆罗门教

大圆满心髓引导释要(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介绍几幅故宫收藏的唐卡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3:玛尔巴尊者和密勒日巴尊者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修证心得:2 闭关发愿与内景展现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


关于闭关1:冈地珠固的菩提心


关于闭关2:噶玛罗卓 三年三月三周又三天


关于闭关3:德谦喇嘛的闭关收获


关于闭关4、5:苏南喇嘛:找到心灵的安宁 堪布旺嘉:菩提心是根本


关于闭关6、7:实修和理论哪个更重要?堪布依喜嘉强调基础功夫


关于闭关8:八十岁仍在修行的科卡


《甚深内义》全集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敦珠仁波切对大圆满禅修的私人指导


修持大圆满心髓彻却、脱噶之体验(附:根造上师简传)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1:藏地最早的教派--宁玛派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2:萨迦派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3:玛尔巴尊者和密勒日巴尊者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5: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尊者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6:宗喀巴师徒三尊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7: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8:藏传佛教的论著 ▎经论的修习


关于密宗道教来源的讨论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合集(二)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我如何遇见我的师父 全集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嘉噶·辛格·马哈拉吉诞辰138周年 附故事二则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专业打破修行的天花板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灵性的芬芳》全集  (圣.嘉噶.辛格 作品)


静坐问答(圣.给乐葩.辛格 作品)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什么是中观?(全集)▎什么是唯识?(全集)


白话《楞严经》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玛尔巴传》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