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定期节个食,或能抵御肠道炎症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1

今天是第1040期日报。

Cell子刊:周期性禁食或可缓解IBD病理

Cell Reports[IF:8.032]

① DSS诱导的IBD小鼠模型采取周期性的4天类禁食节食方案(FMD):第1天摄入日常卡路里的50%,第2-4天摄入10%;② FMD减轻肠道炎症,增加肠道干细胞数量,刺激保护性肠道菌群(乳杆菌科及双歧杆菌科)增殖,部分逆转肠道病变;③ 只喝水的禁食仅促进结肠再生、减轻炎症,未逆转肠道病理改变;④ 移植乳杆菌属或DSS+FMD处理小鼠的粪菌,可逆转DSS造成的结肠缩短,减轻炎症、增加结肠干细胞数量;⑤ 临床试验中,周期性FMD降低全身炎症相关的标志物。

Fasting-Mimicking Diet Modulates Microbiota and Promotes Intestinal Regeneration to Reduc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hology
03-05, doi: 10.1016/j.celrep.2019.02.019

【主编评语】《Cell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在IBD小鼠模型中,周期性禁食(而非仅喝水的禁食)可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肠道炎症、增加肠道肝细胞数量、缓解IBD病理表征,而在一项人体试验中,周期性禁食可降低炎症标志物。(@沈志勋)

Cell:低能量代谢状态有助于耐受细菌感染

Cell[IF:31.398]

① 免疫活化状态会引发机体的体温维持系统发生能量代偿,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和体温过低;② 这种由免疫引起的能量代偿效应的发生,依赖于toll样受体4(TLR4)对细菌标志物脂多糖(LPS)的响应,但不依赖于疾病状态;③ 免疫系统通过重新编码肝脏的代谢状态,来影响机体能量的分配;④ 低代谢或能量限制(节食)状态,会促进机体对细菌耐受作用而不是免疫攻击作用;⑤ 低代谢状态及相关行为,可能是机体耐受细菌感染的进化机制。

Energetic Trade-Offs and Hypometabolic States Promote Disease Tolerance
03-07, doi: 10.1016/j.cell.2019.01.050

【主编评语】机体抵御细菌感染需要耗费能量。《Cell》杂志近期发表研究,发现机体对于细菌感染的免疫作用会与体温维持系统竞争能量,导致机体能量代谢降低、体温降低,最终导致对细菌的耐受效应。该结果对解释免疫反应的能量消耗问题、机体的免疫耐受机制以及节食对免疫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小肠君)

Nature子刊:中国人群中,血脂水平与不同中风类型的关联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纳入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国嘉道理生物库”中的5475例缺血性中风(IS)、4776例脑出血(ICH)和6290例健康对照,进行巢式病例对照分析;②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水平均与IS风险正相关、与ICH风险负相关,HDL-C与IS风险负相关;③ LDL-C与IS和ICH的两种相关性,经孟德尔随机化法遗传学分析和西方人群降LDL-C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证实为因果性关联;④ 整体上,降低LDL-C水平对预防中国人群的中风和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Causal associations of blood lipids with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Chinese adults
03-11, doi: 10.1038/s41591-019-0366-x

【主编评语】《Nature Medicine》本周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中国嘉道理生物库(China Kadoorie Biobank)中的1.5万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和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证实了血液LDL-C与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中风疾病的相反因果性关联。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中国人群而言,降低LDL-C水平有助于在整体上减少中风和心血管疾病,为降LDL-C药物的使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李丹宜)

Nature子刊:出生第一年,哪种免疫细胞在肠道当家?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CD103+自然杀伤细胞(NK)是婴儿小肠道中的主要先天淋巴细胞类群;② 与成人肠道NK细胞相比,婴儿肠道NK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效应,脱中胚蛋白(Eomes)、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较高,细胞脱颗粒能力更强;③ 出生的第一年,肠道NK细胞的绝对数量逐渐减少,与Eomes+T细胞流入肠道组织同步发生;④ 在成人中,具有较低细胞杀伤能力的上皮NKp44+CD69+NK细胞持续存在;⑤ Eomes+T细胞免疫逐步成熟过程中,婴儿肠道中的大量NK细胞发挥免疫功能。

Tissue-resident Eomes NK cells are the major innate lymphoid cell population in human infant intestine
02-28, doi: 10.1038/s41467-018-08267-7

【主编评语】包括自然杀伤细胞在内的先天淋巴细胞参与宿主防御和组织生长。《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研究,发现出生第一年婴儿肠道中自然杀伤细胞的种类与成年人存在显著区别,具有更高的免疫功能活性。该结果对阐释免疫系统发育、肠道组织发育均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高脂高糖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

Hypertension[IF:6.823]

① 正常后代大鼠或宫内发育迟缓(IUGR)后代大鼠喂食正常饮食或高脂高糖饮食,干预从断奶后开始至6月龄截止;② 高脂高糖饮食增加了后代大鼠的血压,喂食正常饮食的雄性IUGR后代大鼠的血压高于喂食正常饮食的雄性正常后代大鼠;③ 肾小球滤过率在雄性IUGR后代大鼠中显著降低,而高脂高糖饮食恶化了这种趋势;④ 高脂高糖饮食与正常后代大鼠(而非雄性IUGR后代大鼠)的糖耐受相关,并恶化了雌性IUGR后代大鼠的糖耐受。

Male and Female Intrauterine Growth-Restricted Offspring Differ in Blood Pressure, Renal Function, and Glucose Homeostasis Responses to a Postnatal Diet High in Fat and Sugar
03-01,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18.12134

【主编评语】《Hypertens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不同性别的宫内生长受限的后代大鼠,在喂食高脂高糖饮食后,血压、肾功能及糖稳态的差异,对研究饮食结构对机体影响的性别差异上具有参考作用。(@沈志勋)

早产儿的菌群发育与其生长相关

mSystems[IF:5.75]

① 分析83名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的菌群及婴儿生长的情况;② 出生体重与出生后前6周的体重增加速率显著相关,体重增加速率与喂养方式无显著关联;③ 菌群的α多样性随年龄增加,并与体重增加速率及母乳喂养的比例显著相关,使用抗生素的婴儿菌群α多样性显著降低;④ 更高的菌群β多样性的不稳定性,与婴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期间更高的身高增长相关。

Longitudinal Microbiome Composition and Stability Correlate with Increased Weight and Length of Very-Low-Birth-Weight Infants
02-26, doi: 10.1128/mSystems.00229-18

【主编评语】《mSystem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菌群及生长状况进行纵向研究,发现菌群的α多样性与体重增长速率相关,而β多样性则与婴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期间的身高增长相关。(@沈志勋)

Nature子刊:β-甘露聚糖的主力分解者Roseburia intestinalis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罗氏弧菌Roseburia intestinalis含有多糖利用基因簇MULL、MULLS,参与降解β-甘露聚糖;② R. intestinalis与卵形拟杆菌Bacteroides ovatus均为β-甘露聚糖降解菌,但二者可共享碳源并在同一环境中共存;③ β-甘露聚糖可选择性地增加小鼠肠道中R. intestinalis的丰度,降低肠道黏液降解菌的丰度;④ R. intestinalis是产丁酸的有益菌,其在分解膳食β-甘露聚糖中具有主导作用,指示膳食β-甘露聚糖或可用于靶向性促进有益菌生长。

The human gut Firmicute Roseburia intestinalis is a primary degrader of dietary β-mannans
02-22, doi: 10.1038/s41467-019-08812-y

【主编评语】β-甘露聚糖广泛分布于植物性食物中。《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研究,应用多组学和酶学发现了并证实了罗氏弧菌Roseburia intestinalis在分解β-甘露聚糖中的主导作用,提示β-甘露聚糖有望用于靶向性促进有益细菌的生长,对开发膳食干预手段、益生菌和益生元产品均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猕猴桃或可用于改善轻度便秘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IF:7.357]

① 14名健康成年志愿者,每日食用4个猕猴桃(每个150g)或相同卡路里的饮料;② 猕猴桃可显著增加小肠含水量、排便次数、粪便形状分数,MRI结果显示猕猴桃可显著增加升结肠的T1松弛时间;③ 食用猕猴桃使结肠体积平均增加16%(即大便排泄总量增加),但这结果低于之前报道的车前草的效果(增加50%总结肠体积);④ 健康成年人中食用猕猴桃未见有副作用,猕猴桃可作为改善轻度便秘的膳食替代品,但对于老年人需谨慎推荐。

Mechanisms underlying effects of kiwifruit on intestinal function shown by MRI in healthy volunteers
01-31, doi: 10.1111/apt.15127

【主编评语】《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日食用一定量的猕猴桃,可显著增加排便次数,并改善粪便形态,提示猕猴桃或可用于改善轻度便秘。因受试者主要为中青年人,该结论不一定适用于老年人。(@沈志勋)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祁玉丽,Mayday,小肠君,女巫,沈志勋,this little piggy,Roxy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312 | 特定肠道真菌或能“引爆”克罗恩病

0311 | 环境越“干净”,耐药基因越多?

0310 | 益生菌专题:益生菌研究需要结合临床实践

0309 | 聂勇战团队:瘦子不易抑郁?“秘诀”或在肠道菌群

0308 | Science:眼见为实!看清共生菌与肠上皮的“亲密接触”

0307 |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富贵病”为啥不再富贵了?

0306 | 精准操控菌群大突破:刘洋彧等算出最小驱动物种

0305 | 抗癌不易,菌群参与

0304 | 菌群研究,科研与转化之路通向何方?

0303 | 肥胖专题:动起来才能更健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