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肠道菌群又下一城?对肠内分泌的影响不可小觑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1

今天是第1025期日报。

Nature Reviews:肠内分泌细胞和胃肠激素在代谢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20.265]

① 肠内分泌细胞(EEC)产生一系列激素,调节食物消化吸收、胰岛素分泌和食欲;② 食物消化产物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SCFA、次级胆汁酸、LPS等)是EEC刺激物,经G蛋白偶联受体、营养转运蛋白和离子通道等信号通路,调节EEC产生激素信号;③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缩胆囊素和肠抑胃肽,在进食后迅速分泌,通过食欲减退和/或促胰岛素作用参与代谢调节;④ 减肥手术重排肠道结构,使GLP1和肽YY的餐后浓度显著升高,帮助减轻体重和2型糖尿病。

Function and mechanisms of enteroendocrine cells and gut hormones in metabolism
02-13, doi: 10.1038/s41574-019-0168-8

【主编评语】肠内分泌细胞(EEC)感知肠道内的营养和菌群等因素,分泌一系列胃肠激素参与人体代谢调节。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近期发表综述,对EEC和多种胃肠激素(胃饥饿素、胰岛素样肽5、胰高血糖素样肽1、肠抑胃肽、缩胆囊素、肽YY等)在代谢和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菌群等因素对EEC的调控机制,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仔细阅读。(@李丹宜)

珠江医院周宏伟: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肠道菌群变化(综述)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IF:4.691]

① 纳入16项研究(共381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及283名健康人),对比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差异;② 多数研究报道,患者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关于α-多样性的结果不太一致;③ 多项研究一致发现,双歧杆菌属、小类杆菌属、普氏菌属、韦荣球菌属、Blautia及Turicibacter在ASD患者中减少;④ 一些研究发现,乳杆菌属、拟杆菌属、脱硫弧菌属及梭菌属在ASD患者中增加;⑤ 不同研究中报道了ASD患者不同的肠道菌群功能变化。

Altered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01-29, doi: 10.1038/s41398-019-0389-6

【主编评语】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周宏伟团队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发表的一篇系统性综述,从16项研究中总结了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的变化。(@沈志勋)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中国自闭症儿童的肠道菌群变化

Scientific Reports[IF:4.122]

① 纳入30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及20名健康人,ASD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和短链脂肪酸(SCFA)发生改变;② ASD患者粪便中乙酸和丁酸盐水平较低,戊酸水平较高;③ ASD患者的产丁酸关键分类群(疣微菌科、真杆菌属、毛螺菌科和Erysipelotrichaceae)丰度下降,戊酸相关细菌(酸杆菌门)丰度增加;④ 便秘是ASD儿童唯一的胃肠道疾病;⑤ 便秘的自闭症患者中梭菌属、Barnesiella、Coprobacter和戊酸相关细菌(放线菌科)富集,丁酸盐产生菌减少。

Altered gut microbiota and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01-22, doi: 10.1038/s41598-018-36430-z

【主编评语】来自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中国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及健康对照的肠道菌群差异,发现ASD患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尤其是短链脂肪酸产生细菌的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沈志勋)

江南大学陈卫:微量元素+肠道菌群或可作为自闭症的生物标志物

Environmental Research[IF:4.732]

① 纳入136名3-7岁的儿童,其中78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及58名健康儿童;② 收集分析头发样本中的铅、镉、砷、铜、锌、铁、汞、钙及镁元素的水平,并分析粪便菌群组成;③ ASD患儿头发中铅、砷、铜、锌、汞、钙及镁元素的水平显著升高,肠道菌群中9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④ 砷及汞元素的水平与肠道中的Parabacteroides及颤螺旋菌属显著相关;⑤ 利用金属元素及菌群标志物构建诊断ASD的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可达84.00%。

Disturbance of trace element and gut microbiota profiles as indicator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pilot study of Chinese children
02-05, doi: 10.1016/j.envres.2019.01.060

【主编评语】来自江南大学陈卫团队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并伴随着头发中几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沈志勋)

抑制肝脏分拣蛋白1的功能可抑制饮食诱导的小鼠高胆固醇血症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IF:4.505]

① 分拣蛋白1(Sort1)基因的变异与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相关;② 肝细胞Sort1敲除小鼠在喂食西式饮食后,饮食诱导的肝性脂肪变性及高胆固醇血症得到抑制;③ 而在髓系细胞Sort1敲除小鼠中,肝脏细胞因子表达及血浆胆固醇水平未受影响,反而加剧了饮食诱导的肝性脂肪变性;④ 口服Sort1抑制剂AF38469页可降低血浆胆固醇及肝脏细胞因子表达,不影响饮食诱导的肥胖或胰岛素抵抗,但可降低肝脏超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并增加肝脏CYP7A1的表达。

Hepatocyte Sortilin 1 knockout and treatment with a Sortilin 1 inhibitor reduced plasma cholesterol in Western diet-fed mice
01-22, doi: 10.1194/jlr.M089789

【主编评语】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敲除肝细胞中的分拣蛋白1,或使用分拣蛋白1抑制剂处理,可抑制西式饮食诱导的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提示分拣蛋白1或可作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靶点。(@沈志勋)

JAMA子刊:餐后血糖反应的个性化预测模型

JAMA Network Open[IF:N/A]

① 在一项纳入327名非糖尿病患者的美国队列研究中,评估一种餐后血糖反应(PPGR)个性化预测模型的表现;② 该队列中,不同个体对相同食物的PPGR存在很大差异;③ 考虑食物特征、生理变量和肠道菌群等因素的个性化模型,可预测每个人的PPGR,且总体效果明显优于仅考虑营养成分(饮食热量或膳食碳水化合物)的血糖控制标准护理方法;④ 可利用此模型进行个性化食物搭配,维持健康血糖水平。

Assessment of a Personalized Approach to Predicting Postprandial Glycemic Responses to Food Among Individuals Without Diabetes
02-01,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18.8102

【主编评语】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比较复杂,2015年两位Eran主导的一项Cell研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一种纳入多种个体因素的个性化模型,可预测进食特定食物后的个体血糖变化。JAMA Network Open近期发表了一项后续研究,在300多人的美国队列中检验了该模型的表现,表明这种个性化的餐后血糖反应预测模型,明显优于仅考虑食物因素的传统预测方法,或能在未来进行推广使用。(@李丹宜)

Nature Reviews:利用“机器学习”鉴定感染源会有多精确?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31.851]

① 两项研究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广泛收集不同宿主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通过识别分子标记追踪感染源;② Lupolova团队的模型对人源菌株识别准确率高,平均准确率81%,鉴定出的伤寒沙门氏菌多来源于人类宿主;③ Zhang团队的模型准确率为83%,能从8例人畜共患病中识别出7例,鉴定出的伤寒沙门氏菌多来源于动物宿主;④ 两模型的结果差异,源于参考菌株序列在注释上的差异;⑤ “机器学习”算法的构建有望推动公共卫生信息采集的发展。

Tracing outbreaks with machine learning
02-11, doi: 10.1038/s41579-019-0153-1

【主编评语】肠道沙门氏菌是全球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其多种血清亚型与特定宿主相关。本文介绍了两个团队独立开发的用于伤寒沙门氏菌溯源的“机器学习”模型,比较并探讨了两种模型的差异性,对开发病原菌溯源的数据分析平台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揭秘肠道细菌的硫化氢生成过程

PNAS[IF:9.661]

① 条件致病菌沃氏嗜胆菌的牛磺酸脱磺酸基反应,涉及甘氨酰自由基酶—羟乙基磺酸亚硫酸盐裂解酶(IslA);② 牛磺酸通过牛磺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脱氨基形成磺基乙醛,再被NADH依赖性还原酶催化生成羟乙基磺酸盐;③ 羟乙基磺酸盐被IslA裂解成亚硫酸盐和乙醛;④ 乙醛通过脱氢酶氧化成乙酰-CoA,亚硫酸盐通过异化亚硫酸还原酶还原成硫化氢;⑤ IslA广泛存在于脱硫弧菌等肠道细菌中,可用于靶向控制肠道硫化氢产生与沃氏嗜胆菌感染。

A glycyl radical enzyme enables hydrogen sulfide production by the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um
02-04, doi: 10.1073/pnas.1815661116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产生的硫化氢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阐释了肠道条件致病菌沃氏嗜胆菌中的硫化氢生成途径,坚定了其中的关键酶——羟乙基磺酸亚硫酸盐裂解酶(IslA)。本文结果对调控肠道硫化氢产量、控制沃氏嗜胆菌感染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Roxy,沈志勋,女巫,Mayday,徐笑,米见对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225 | 甜蜜的影响!甜味剂如何影响菌群和健康?

0224 | 益生菌研究小汇总:吃益生菌是在浪费钱吗?

0223 | Cell又三发,聚焦大肠癌、肠道真菌和细菌调控线虫基因

0222 | 打开黑箱,揭秘粪菌移植的机制

0221 | 重磅!中国RCT研究登上Gut!高脂饮食伤菌、促炎、损健康

0220 | Cell子刊火力全开,6篇重磅文讲透肠道噬菌体

0219 | 实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代谢疾病有因果关联

0218 | 益生元专题:近期临床进展小汇总

0217 | 动物共生菌群专刊:从菌群结构分析迈向功能分析

0216 | JAMA聚焦感染病:腹泻诊疗指南+二代测序快速诊断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