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胖子要小心!没有肝炎和肝硬化,也可能得肝癌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2

今天是第917期日报。

肝细胞癌

Cell:没有明显肝炎的胖子也有肝癌风险!

Cell[IF:31.398]

① 肥胖诱导的肝脏氧化应激,可使STAT-1和STAT-3磷酸酶TCPTP失活,从而增强STAT-1和STAT-3信号水平,肥胖小鼠和人类患者中均存在上述现象;② 高脂喂养的小鼠中,肝脏中特异性敲除TCPTP,可促进依赖于STAT-1信号的T细胞募集,进而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纤维化;③ 也可经STAT-3信号活化,促进不依赖于NASH的肝细胞癌(HCC);④ 还能加速化学致癌物诱导的小鼠HCC,而不引发NASH和纤维化;⑤ 肥胖可经不同通路分别促进NASH和HCC。

Obesity Drives STAT-1-Dependent NASH and STAT-3-Dependent HCC

10-25  DOI: 10.1016/j.cell.2018.09.053

【主编评语】肥胖是肝癌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目前普遍认为,胖子会先发生脂肪肝性肝炎(NASH),然后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然而Cell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NASH和肝纤维化未必是肥胖相关肝癌的必经途径,说明有脂肪肝的肥胖人群,即使没有肝炎和肝纤维化,也存在肝癌风险。(@mildbreeze)

饮食与癌症

于君等:膳食胆固醇如何促进肝癌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高膳食胆固醇(HC)可加剧高脂(HF)喂养小鼠的脂肪肝,使之易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与炎症、代谢失调和癌症相关基因表达有关;② 肝细胞癌(HCC)模型小鼠中,与HF诱导的脂肪肝-HCC相比,HCHF诱导的NASH-HCC肿瘤又大又多;③ 且后者中基因表达更为异常、基因突变更多,集中在钙信号、胰岛素、细胞粘附、轴突导向和代谢5个通路;④ 部分在小鼠NASH-HCC中鉴定出的基因表达异常、突变和核心致癌通路,也存在于人类患者中。

Dietary cholesterol promotes steatohepatitis 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dysregulated metabolism and calcium signaling

10-26  DOI: 10.1038/s41467-018-06931-6

【主编评语】过量膳食胆固醇可促进脂肪肝发生,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胆固醇摄入是肝细胞癌(HCC)的独立风险因素。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与澳大利亚团队合作的研究,揭示了膳食胆固醇在小鼠脂肪性肝炎(NASH)和NASH-HCC中的作用,并对比鉴定出核心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异常,并确认了与人体的相关性,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mildbreeze)

饮食与干细胞

Cell子刊:膳食胆固醇影响干细胞分化

Developmental Cell[IF:9.616]

① 膳食胆固醇通过核受体Hr96介导的方式改变Notch信号系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肠道细胞的分化;② 膳食胆固醇改变内质网中Notch信号蛋白及其配体Delta的稳定性和胞内运输,影响中肠或卵巢等组织内干细胞分化;③ 膳食胆固醇的影响具有长效性,即使膳食结构改变,幼虫时期膳食对代谢模式产生的影响仍会持续;④ 特定膳食成分修饰重要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改变干细胞分化,引起组织结构和生理的持续性变化,调控代谢并影响肿瘤发生。

Dietary Lipids Modulate Notch Signaling and Influence Adult Intestinal Development and Metabolism in Drosophila

10-08  DOI: 10.1016/j.devcel.2018.08.013

【主编评语】组织稳定性受发育信号和环境因素对干细胞功能的影响,与肿瘤发生相关。本研究发现膳食胆固醇可通过调控细胞内发育信号和代谢状态,长期影响肠道等组织的干细胞分化,对研究饮食结构对特定肿瘤的形成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肠-肝轴

丙肝药物如何影响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IF:7.357]

① 丙肝病毒(HCV)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低于健康人,治愈后有明显提高;② 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治疗1年后,潜在致病菌(肠杆菌科、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丰度降低,肠道菌群组成向健康人的方向发展,但仍有差异;③ DAA对HCV感染的治疗与肠道菌群改善有关,肠道菌群组成与炎症特征及肝纤维化标志物有关;④ DAA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显著降低,但肠道通透性及炎症水平未显著改变。

Influ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eradication with direct-acting antivirals on the gut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10-22  DOI: 10.1111/apt.15004

【主编评语】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报道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丙肝病毒感染患者经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组成得到显著改善,且趋同于健康人,而菌群的变化与炎症缓解及肝纤维化改善相关。(@沈志勋)

肠道菌群

Cell子刊:外泌体miRNA——植物食物影响肠道菌群的新机制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7.872]

① 肠道细菌可有偏好的吸收植物外泌体样纳米颗粒(ELN),与ELN脂质组成有关;② 生姜ELN易被乳杆菌吸收,所含RNA可调节鼠李糖乳杆菌(LGG)的基因表达和代谢物,影响菌群组成和宿主生理;③ gma-miR396e可下调LGG转录抑制子LexA,促进LGG生长;④ mdo-miRNA7267-3p可下调LGG单加氧酶ycnE,促进生成吲哚-3-甲醛,经激活芳香烃受体通路诱导IL-22,改善小鼠肠道屏障、减轻结肠炎;⑤ miR167a-5p可下调LGG菌毛蛋白SpaC,防止LGG在肠黏膜聚集和入侵。

Plant-Derived Exosomal MicroRNAs Shape the Gut Microbiota

10-25  DOI: 10.1016/j.chom.2018.10.001

【主编评语】如何用特定食物成分来调节特定肠道共生菌,很多机制仍不明确。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来自华人学者Huang-Ge Zhang和Yun Teng主导的研究,发现植物的外泌体样纳米颗粒(ELN)可被肠道细菌摄取,所含的miRNA可直接调节特定细菌的基因表达和代谢物,从而影响菌群组成和宿主生理,说明植物ELN可被用于肠道细菌的靶向性调控,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mildbreeze)

帕金森病

Science子刊:170万人数据,切阑尾能减少帕金森风险?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6.71]

① 分析近170万人数据,最长追踪52年,发现切除阑尾的人群的帕金森病(PD)总体风险降低19.3%,累计发病率减少16.9%,该现象在农村人群中更明显;② 分析849例PD患者记录发现,在PD发病前≥30年时切除阑尾的患者,PD发病年龄平均推后3.6年;③ 在48例健康成人阑尾样本中,检测到神经细胞内含有α-突触核蛋白聚合物,以及大量与PD病理相关的α-突触核蛋白片段;④ 人阑尾组织裂解物,可快速诱导重组α-突触核蛋白发生裂解和形成寡聚体。

The vermiform appendix impact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Parkinson’s disease

10-31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r5280

【主编评语】帕金森病(PD)的一大特征是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目前研究认为PD的源头可能是肠道,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为该假说又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该研究发现,健康人的阑尾中含有大量折叠错误的α-突触核蛋白,而早年切除阑尾可降低PD发病率并推后发病时间,说明阑尾可能在P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mildbreeze)

抗感染

Nature子刊:变害为宝——将致病基因转变为抗菌武器

Nature Biotechnology[IF:35.724]

① 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基因岛的高度转移性的,改造成含有CRISPR系统的基因转移体系(ABD),用于靶向控制细菌感染;② ABD可形成类似噬菌体的颗粒,进入目标细菌后利用CRISPR对特定致病基因进行定向剪切或抑制,达到杀菌或抑制致病性的效果;③ ABD在体外可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抑制溶血性;④ 杀菌型和抑制型ABD,均能有效控制小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⑤ ABD具有高效、多功能和高通用性,并且可以防止细菌产生抗性。

Conversion of staphylococcal pathogenicity islands to CRISPR-carrying antibacterial agents that cure infections in mice

09-24  DOI: 10.1038/nbt.4203

【主编评语】在抗生素耐药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治疗葡萄球菌感染难度也不断攀升。本研究开发了一种不依赖抗生素、非噬菌体型的抗感染生物制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高转移性致病基因岛,并结合CRISPR系统的定向基因剪切/抑制功能,对特定致病菌进行靶向杀菌或毒性抑制,并在体外、体内试验中均取得一定效果,值得借鉴。(@小肠君)

菌群-宿主互作

食物和菌群影响蛋白质合成

EMBO Journal[IF:10.557]

① Q碱(Q)是Asn,、Asp、His和Tyr的反密码子的首个碱基,位于Q-tRNA上,Q及其前体只能从食物和肠道菌群获取;② 人细胞系在缺乏Q时Q-tRNA逐渐减少,Q能增强哺乳动物细胞中DNMT2酶对tRNA的甲基化修饰;③ Q的丰度变化与多种生理过程相关,Q缺乏导致错误折叠蛋白质积累,影响内质网结构并引发细胞应激反应,该现象得到人细胞系和小鼠实验证实;④ Q影响蛋白质合成及内质网结构的具体机制,以及Q丰度与疾病的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Queuing up the ribosome: nutrition and the microbiome control protein synthesis

09-03  DOI: 10.15252/embj.2018100405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评论以Tuorto团队近期发表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阐释了Q碱在食物和菌群影响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对菌群-宿主互作的机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花开,徐笑,米见对,牦牛,可乐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102 | Cell揭示:移民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还挺大

1101 | 10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1031 | 有机食品那么贵,真的更健康吗?

1030 | 4篇高分文:除了母乳,影响婴儿肠道菌群的还有啥?

1029 | 科学禁食:辅助抗癌的新星?

1028 | 地球菌群知多少?

1027 | 吃同样的减肥餐,为啥效果有差别?

1026 | 顶级期刊齐发力,肠道菌群热度不减!

1025 | Nature连发,聚焦早期人体肠道菌群!

1024 | 临床难题:如何攻克肠道致病菌的避风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