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年什么味儿?新春说「龍」

汉字小分队 清华大学 2024-03-31

甲辰

龙年

2024


,鳞虫之长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龍犹阴阳变化阳气萌动

而若灵异之肉升天腾飞者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中国古人认为

龙能升天腾飞入渊潜化

是灵异之首

以龙为中华文明的信仰图腾

 

从龙袍、龙辇、龙椅等标志性象征

到舞龙、赛龙舟等传统化民俗

再到龙邮、龙币、龙须面等寓意性周边

无不体现出

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我们也非常自豪地

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第三期

“「字」从约定你”

邀您共赏

本期的主题汉字为

“龍”




本期汉字“龙”


自古乃华夏图腾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龍”

形似龙形——巨首、大口、长身扭转上扬

而后春秋龙口变“肉”、身变“巳”

后加“兄”以表音

战国则去“巳”从“兄”

这三种字形都在清华简中清晰可查

就这样经过了不断演化

才逐渐变形为今天所看到的繁体“龍”


而笔画繁多的“龍”

借草书字经过了数次简化

最终化繁入简

蜕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

简体字“龙”


左右滑动,查看了解“龙”演变历程


我们从只字出发

到词组、诗句

循序渐进地去诠释

一个立体汉字

所包含的

妙趣横生和深厚底蕴


于是我们回望传统

借势“飞花令”


古有饮酒助兴

而今我们行令探索

汉字的广袤博大




只字

HAPPY NEW YEAR




“龙”

不仅是一个文字符号

还承载着丰富内涵

中华民族在龙文化的召唤下

形成了最早的融合包容的部落联盟

在此后的几千年

团结、凝聚的龙文化

已经深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飞花令(只字)——“龙”






词组

HAPPY NEW YEAR





龙 凤



龙是尊贵的象征

可表达帝王身份的彰显

凤凰亦有绰约高贵之姿


龙与凤合在一起

吉祥幸福的化身

古时人以龙祈祥瑞

凤凰于飞中

雄为凤,雌为凰

有着家庭幸福美满的含义

龙凤结合 呈祥祈愿


飞花令(词组)—“龙凤”




舞 龙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祈福

人们以“舞龙”图来年的丰收愿景

现在,各地仍保留着

春节当日的舞龙舞狮


听,鼓声在大地上震动

看,身影在自然中挥舞

千家百户的“红”为其衬托

彼时人声嚷嚷,此起彼伏的喝彩

洋溢着幸福的完美表现


飞花令(词组)—“舞龙”




龙 舟



龙舟顾名思义“似龙形状的船”

古时的帝王们出行时需要乘“龙舟”

春秋战国时,人们借“龙舟”护屈原


龙舟竞渡

俨然成为文化遗产

以桨划动水面,是动力的传导

以鼓声作引路,是信念的一致

屈原的模样虽已不得寻

“汀芷浦兰,涉沅济湘”


飞花令(词组)—“龙舟”






诗句

HAPPY NEW YEAR



飞花令诗句


在天能踏祥云 集万物之灵气

龙之鳞亦神秘而磅礴

而今朝,人常说 “龙腾盛世”

龙与吉祥寓意相通

当“龙”遇上年是什么样的含义?


风箫声动 玉壶光转

龙舞漫天 喜笑颜颜

长街锣鼓震天 浅酌一杯且问

“年年景相似,但龙年是什么味儿?”


有一些年味

在通夜不眠的守岁中

家宴用完,辞去旧岁,期冀新年

有一些年味

在人潮如织的舞龙灯会中

人们迎龙来,祈愿祥瑞的到来

有一些年味

藏在家人亲手打做的年货里

黄粑和青糕的味道

却是游子一年的念及


龙年到!

在你的家乡都有哪些

带着美好寓意的习俗呢?

点击 ⌈晒晒,你身边的龙年年味⌋

分享你家乡的龙年新春企划吧!


我们将选取部分留言

呈现在下期推送中

并送上清华定制礼物!

@期待新年来临


工作了,第一次自己独立带领一个小的团队,过称不是那么顺利,第一次不去急着辩解。而是想办法处理问题。情绪放一边。事情解决了,情绪也自然不在了。临近年关,事多。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自己,坦然地面对自己。这个世界,话多的人那么多,又何必去认真听他们说的每一句呢。愿所有人都活在自己善良的世界里安好。大家都要加油呀。


@渊博小兄弟


第一次登上鹏程第一高峰梧桐山,站在山顶,远眺整个深圳,远眺整个香港,远眺那个心目中的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一次考年级第一,虽然清华是梦,但我离梦可能又进了一步。第一次感受到朋友的温暖,懂得友情的重要,懂得有一个知心朋友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缘分和福气。第一次有人生中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我对骑行的爱好是情有独钟的,希望这个自行车可以带我穿越世界,实现我的骑行梦。第一次在清华大学公众号发一行行文字,清华公众号虽然陪伴我已久,但第一次表达对清华的喜爱。


@等光来


第一次一个人去外省考试,因为是第一次在外面住旅馆,所以很害怕,旅店老板很好的给我安排了靠里面的房间,一晚上都没怎么睡着,一大早便去了考场,老板早上七点退了前一天晚上付的30块钱押金,后来想想也没这么可怕,以后也要慢慢走出舒适圈尝试更多的第一次。



@7


中考失利,由大城市回到大山求学,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人朋友,第一次自己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知识就是力量呀,来到这边才发现父母从前已经为我走了很远很远,但自己没有珍惜。“去日不可追,来日犹可期”望明年高考,我能像鸟飞往我的山。


@logic


第一次去参加市外的一个夏令营活动,大家组队去登山,锻炼,徒步了一整天,在山顶上休息,以及后面蛮多的活动,当时觉得很累,很想离开,但是一切过去了之后再看,似乎来得很轻松,从一路走来,再向未来走去。


@爱读书的茜茜


第一次成为大学生志愿教师。第1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小山村,遇见这么多可爱又质朴纯真的孩子们。第1次一个萌新女教师,在山村的灶台边生火。(第1次生火我生了两三个小时后面邻居过来帮我,才成功吃到饭)第1次尝试爬树。跟着孩子们放学爬树摘果。第1次尝试种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虽然后面虫吃的比我还要多哈哈哈。我觉得我的“第1次”真的很酷~ 与其等风来,不如造风去!我的第一次勇敢在路上!


@陈海华


小时候,我是一个胆小的人。在父母的鼓励下,我第一次一个人睡觉,第一次独自放学走回家,第一次一个人在家。后来发现,“鬼”也没那么可怕,我逐渐成为了一个更加勇敢的人。 长大后,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在小学和初中都是“小透明”,如今步入高中,在高中的平台上,我在军训第一次鼓起勇气成为第一个参加军体拳表演的女生,也是第一次上台表演。后来我第一次担任比赛主持,第一次成为朗诵代表。在一次次实践的锻炼下,我逐渐成为了一个更加自信的人。 我相信,以后我还有很多很多“第一次”,都可以不断突破自我,挑战创新!

@手可摘星辰


还依稀记得小学一年级第一次学跳绳的经历,天生没有运动细胞的我被老师安排在校运会的跳绳项目里,起初想过退出,也想过打退堂鼓,甚至去找过老师,但老师和父母一直鼓励并支持着我,我也一直努力着,回想当时学跳绳的日子里,有哭,有笑,有失落的苦涩,有希望的甜蜜,最后经过三个周的努力,和在学校老师的训练,如愿已偿获得了自己希望的成绩,现在想想,当时付出的时间都是值得的,也是那一次经历,一直激励我到现在。


@绿


第一次看到“闪闪发光”的孩子。孩子五年级了,学习成绩一直就是及格线上下。很多年也为此失望、焦虑、迷茫中……今年第一次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孩子爸说成绩不好只是做错了题目不是做错了人,除了成绩,孩子性格温和单纯,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美术也坚持了五六年了,也许孩子适合走职业技术的路,现在孩子除了做暑假作业,就去亲戚叔叔家学汽修,约定好了没课就去所以每天都坚持去,第一天就学会了电池的正极负极……我相信将来孩子一定成长为诚实勇敢自信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请清华见证。

@live in the moment


第一次品茶,参加了公益茶道课,授课老师引领我们走进茶之韵,“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穿梭茶韵的没好,聆听那个风花雪月时代的动人,明了人生如茶,艰难险阻如入口之涩苦,无法放弃因为沁人心脾的清新在后面,于我而言做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与友爱,无私和坦然,真心实意,偷得浮生半日闲,于静中,品半盏清欢。

左右滑动,查看上期精选

参考文献:

[1]董莲池:《新金文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年,第1563页。 

[2]高天如:《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09-217页。

[3]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1982年。上引简称为“合集”。

[4]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九卷本》,武汉:崇文书局;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2版,第5120、5124页。

[5][汉]許慎撰;[宋]徐铉校定;愚若注音:《注音版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1页。 

[6]黄德宽主编;徐在国副主编;徐在国,程燕,张振谦编著:《战国文字字形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615、1616页。

[7]季旭昇:《说文新证》,台北:艺文印书馆,2014年,第2版,第822、823页。

[8]李乐毅:《简化字源》,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年,第163页。

[9]刘钊等编纂:《新甲骨文编》(增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版,第663页。

[10]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上海:中西书局,2011年。

[11]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五)》,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

[12]上海图书馆:《龙藏寺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54页。

[13]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14]张书岩等编著:《简化字溯源》,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第97页。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上引简称为“集成”。







出品 | 汉字小分队

鸣谢 | 出土文献中心

策划 | 赵姝婧 江盛盈

视觉设计 | 李家慧 张一宁

文 & 排版设计|吴新姿

内容创作 | 秦丹妮 刘馨蔚 

曾净 柳文熙 彭程勃 

编辑|江盛盈

责编|赵姝婧

审核|许亮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

thuxwzx@tsinghua.edu.cn



往期精选




以字相约,“一”言为定!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2024,“字”从约定你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开!清华送你新年礼盒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