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罗斯学者详解何为“部分”动员

塔拉斯·谢甫琴科 再昧拾金 2023-02-24
叶卡捷琳娜·舒利曼,政治学家
在公布的总统令中,动员被称为部分动员,但没有具体信息说明这种“部分”体现在哪里——既没有注明地域限制,也没有注明类别限制。可以根据这份命令征任何人入伍,除了军工企业的工人,他们在工作期间有延期入伍权。所谓动员对象仅包括预备役人员和拥有某些特别专长的人员,这只在演讲中提到,而动员令中只字未提。对了,演讲中不再使用“特别军事行动”的说法,而是用了“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特别行动搞不定,于是乎不得不打总体战了。

玛格丽特·扎瓦茨卡娅,政治学家
大规模动员是能触及普通俄罗斯人及其周边人的事物中最可感知的一项。这是一个末日事件,一个将会影响许多人的悲剧。
或许动员30万人还不够,我们面临的将不是“部分动员”,而是逐渐开展的渐进式的动员。这样做的危险是没有做好战斗准备的俄罗斯公民将面临生命危险(有人以为会培训他们如何在前线生存,事实并非如此)。
从公民对动员的反应可以看出,俄罗斯人还没准备好打仗。那些出于爱国动机准备打仗的人要么已经签了合同,要么已经在打仗了。其他所有人显然都不想去那里。
现在这种渐进式动员还没制定明确标准,我们也不知道这一切会如何运作。州长们将负责动员工作,他们来满足需求。那些能调动所需专家数量的人将达成自己的新KPI。工作会根据这一标准进行考核。
这就像防疫一样:全都是地方的责任,但他们的财政和基础设施实力都比联邦政府差。将会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
这是一个独特事件——上一次我们看到俄罗斯大规模动员还是半个多世纪前,包括军队在内的许多官僚完全不知道它如何运作。会有很多执行过度和侵犯人的权利的行径,只会引起愤怒和其他负面情绪。

杰尼斯·沃尔科夫,社会学家,列瓦达中心[俄最权威民调机构]主任
这是种军事逻辑,与对抗西方的总战略相得益彰:“敬酒不吃那就吃罚酒。”
由于现在动员将影响到至少30万人和他们的家庭,社会上对战争的看法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但我们当局的所有决定都是渐进的、模棱两可的。而这也能让人们能冷静下来,闭上眼睛不去看正在发生的事情,把自己隔绝起来——至少对那些不被直接波及的人而言。
最近人们已经开始适应,并且说:“与战争有关的一切都没影响到我,谢天谢地。让那些被波及的人紧张去吧。”对战争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建立在人们不用亲自参与当局在乌克兰的所作所为之上。这种局面会发生变化,但会是渐进的。

亚历山大·巴乌诺夫,记者,政治学家
那个人身处于他自己的参照系之中:国家目前还过着正常生活,而职业军人在做看不见的工作——进行的不是战争,而是“特别行动”。只不过职业军人搞不定,“特别行动”模式到了穷途末路。从一开始它看起来就不那么职业:他们打这场20世纪战争用的是19世纪的方式——征服、占领一整片区域和城市,军队则在开放地带上行军、作战。但那个人已经没人了,完蛋。
自2月初以来,职业官僚也没能很好地应对群众性任务。之前我们就看到过这样的例子——比如人口普查或疫苗接种。俄罗斯人和欧洲人的区别是什么?粗略地说,是一个围墙:空间被明确地划分为“公共的”和“你的”。动员就和人口普查、社会调查或疫苗接种一样,进入了个人空间。而俄罗斯人对此是非常怀疑,非常反感的。若是从人口普查和疫苗接种——不是自愿的,而是强制的——来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对那个人来说,失去“好沙皇”地位的风险很大。然而,他正试图保护这一地位,办法就是让绍伊古来做出这些不受欢迎的决定。谁被征,征多少,征哪些类别的公民,都由国防部长决定。要是有人问,“为什么征我不征他,为什么征我的孩子而不征邻居的孩子”——出门右转找绍伊古。但失去支持的风险还是相当大。
而对俄罗斯而言,风险就是失去人。还有一项风险,非常重要,但还没被充分讨论。因为没制定征谁——既没有年龄限定,也没有职业限定,什么都没有——它们可以被用作镇压工具。你敢露头,那就等着收征兵通知书吧[昨天在莫斯科被拘的抗议者已经当场收到了征兵通知书,甚至被直接扔去了兵站——译注]。这有助于压制对动员本身的抗议——假如是总动员,那反正也不会失去什么。而如果是“部分”动员,那就意味着如果你表现好,就不会被动员,但如果你表现不好,就要去打仗。而这将分裂社会,使其变得安静。所以我不指望爆发任何抗议。

塔季扬娜·斯塔诺瓦娅,政治学家
那个人从一开始就非常反对动员——这是他的原则立场。他以为这场战争不可能在战场上决出胜负。他的赌注是靠围困来拿下乌克兰——让基辅除了投降外没有其他选择。
但那个人低估了乌军发动反攻的能力——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逻辑。出现了乌克兰攻入俄罗斯领土的风险。于是动员就不可避免了——尤其当我们获知俄罗斯要在四个地区发起“公投”的时候。
但俄罗斯民众并不想打仗。他们觉得那个人正在进行一次时间和范围有限的“特别军事行动”。很多事情将取决于俄罗斯当局能否坚持“部分”动员本身的限制。毕竟存在着一种诱惑——就像之前对待兵役兵的做法一样,说好不派去打仗的,结果派去了。

亚历山大·赫拉姆齐欣,政治学家
几乎可以肯定,宣布动员是因为在哈尔科夫败退的关系。显然没有足够的人员来防守前线和占领的领土。同时,多数居民不想要和平,而是想要胜利[没有能证明这一论断的可信独立数据——美杜莎注],而克里姆林宫显然已意识到这一点。更何况在目前的处境下,任何和平看起来都像是俄罗斯的彻底投降。
由于动员将是有限的(30万人是一个有限规模),很可能不会有原则性的障碍。
动员的后果将取决于它被如何组织:既取决于纯粹的技术过程本身,也取决于各组被动员人员会被如何分配。
现在根本没有进行抗议的基础。但如果它没有产生许多人所期待的胜利,而是带来了严重的伤亡,那么就会有麻烦了。

尼古拉·米特罗欣,社会学家
俄罗斯的部队和顿卢“民兵”目前严重缺乏士兵——主要是前线步兵。只要一有机会,他们中的许多就会以各种借口试图离开阵地,甚至直接拒战。前线的部队密度在多数地方都很低,这就是在哈尔科夫的巴拉克利亚附近被突破的原因,为数众多的乌克兰步兵在那里直接包抄了为数不多的俄军据点。
我觉得,俄罗斯领导层现在害怕重蹈覆辙——特别是在扎波里热和赫尔松州。重大行动需要大量人员和设备。请注意,那个人在讲话中不仅仅说了“部分动员”,还提到了要急剧增加武器产量。大家都明白,它只有在第一阶段才会是“部分”的。规模会逐渐增加,直到乌克兰境内的俄军队至少达到与乌军相当的数量,也就是70—100万人。
没有人会训练那些被征入俄军的人——他们会被带走,然后直接扔进阵地里。根据零星消息,目前各条主要战线上的步兵部队兵力不超过正常兵力的35%:一个100人的连队里只剩下了30—35人。从长远来看,社会紧张和前线士兵的厌战情绪将加剧。在接连不断的炮击下在阵地里度过整个冬天——没有人会想过这种日子。
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风险——这些强征来的拿冲锋枪的汉子能不能有效作战?拿他们填补前线是可以的,但他们能保证不被乌军突破吗?

格里戈里·尤金,社会学家,哲学家
前线吃紧,那个人开始受到激进派的压力,他不得不对他们做出某种让步。政治始终都是在不同压力集团间保持平衡,不要以为那个人的手被人拧住了。他有一个重要的支持集团,而这个集团已开始给他信号:像现在这样下去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他要么收拾这个集团,要么满足它。而他选择了后者。
但动员看起来不会成功。大规模的后勤动员举措截至目前看起来都很失败。此外还有军事组织之外的系统性问题——俄军是以一种骇人听闻的非现代方式组织起来的,这一点已经人尽皆知。它的指挥原则与现代战争格格不入。它最终肯定是会输的,因为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等级体系。
第二个问题在于,动员在战争之外还涉及政治方面——而这是一个必要条件。为了让人愿意赴死,就必须把他们置于一种存在主义式的境遇里,他们应被拉进一个可理解的、集体行动的主体之中。而这对那个人来说是个大问题——他搞的更多是警察统治,而非极权统治。
所以并没有进行过政治动员。因为那个人再也不能说:“伙计们,二十年来我们一直有一个协定——你们去贷你们的款,做自己的事,而我不插手你们的生活——但现在先去打仗吧。”这整场疯狂冒险甚至都不是在拿国家玩火,而是在彻底保证它的毁灭。动员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又一步。

原文地址:https://theins.ru/news/255254
https://meduza.io/feature/2022/09/21/zachem-putin-ob-yavil-mobilizatsiyu-i-chto-teper-budet

北高加索的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流出的征兵文件,共和国(省级)的抓壮丁KPI指标被直接硬性分给了地方(地县级)。



一个哭笑不得的事情:昨晚收到微信的通知,跟我说前天翻译的谢甫琴科的《高加索》因为“滥用”原创标签,大家给的打赏(够我在美帝吃一碗越南粉了呢!)被冻结不说,一段时间内我还不能标记原创。至于“滥用”原创,具体来说就是我未经谢甫琴科独家授权而翻译他的作品。塔拉斯·赫雷霍罗维奇若是能给我独家授权,那自然再好不过了,可是请谁帮我去问怹要呢,马化腾还是张小龙?

那不标原创就是逼我就地乞讨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