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语学习与研究》| 王晓平:日本汉文古写本奥书词汇研究

王晓平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4-09-08

文章信息

题目 | 日本汉文古写本奥书词汇研究

来源 |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4年第4期

作者 | 王晓平

作者单位 |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引用格式 | 王晓平.日本汉文古写本奥书词汇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24,(04):1-11.

目录

引  言

1 讲读用语

2 校勘用语

3 书写用语

4 文本用语

5 捐赠用语

6 时间用语

7 佛教用语

8 奥书的语言特点

9 结  语

摘要

在日本书志学中,奥书是指书写在纸质文献末尾左侧的题记。汉文古写本中的奥书,多出自写本书写者、搜集者、收藏者之手,其中有关书写与阅读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等记录,是考察写本来源、传承与文献价值的重要依据,包含了丰富的中日文化史与交流史知识,有必要加以专门研究。

*[本文为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汉文古写本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4ZDB085)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王晓平]



引  言



日本书志学中将文书或书写的纸质文献最后页面末尾左侧称之为“奥”(おく),书写者或收藏者在文末这一部位书写的题记便被称为“奥書”(おくしょ、おくがき)。奥书意同“識語”(しきご),也可以说是识语的一种。识语是指写本、刊本等本文前后记述该文献来历或书写年月等信息的文字,而在写本研究中,奥书则可专用于写本且指书写在写本正文最后的文字,它构成了该写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汉文古写本的奥书,对于该写本来说,犹如人的身份证和档案卡,而纵贯写本文献的整体来说,则又是日本书志学的缩影,甚至说是其聚光点也不为过。对于写本学术史与写本文献学来说,奥书存在的意义在于,梳理某一整理者或收藏者书写在不同写本上的奥书,有助于理清该学者的学术轨迹,而梳理同一文献不同时期与不同学者的奥书,又有裨于厘清该写本文献的传承与变迁。必须注意的是,奥书与书写行为关系尤为密切,其解读除了需要熟悉常用术语外,还必须熟悉相关俗字与书写惯例。

一般来说,写本奥书皆用汉文写成,但其中多夹杂日语词语和日式语法,以草书或略潦草的字体写就者亦有不少,这都给释读带来困难。写本研究者阅读这些奥书,需要一些预备知识,迄今尚未见到对这些用语加以分析研究的文章。通过阅读一定量的奥书,可以积累一下阅读体验。本文拟对奥书词汇加以清理,举例解说,并对奥书的语言特点加以初步归纳。




1  讲读用语



講釋(こうじゃく),在原典基础上加以讲解,对书籍的语句和文章的意思作补充说明。讲义,讲授。贞和本《论语》奥书:“貞和三年八月廿七日會朋友令講釋了。”释亦用省文“尺”。“講尺”,同“講釋”。清原家旧藏《春秋经传集解》第十二册奥书:“大永元年十月二日於禁中竹園講尺申了。”

 

講談(こうだん),就书籍或教义加以解说,讲释。京都帝国大学图书馆等藏《论语集解》卷一奥书:“此本康雄令借用之遂講談之功了。”

 

談義(だんぎ),说清道理,阐明意义。就文学艺术等加以解说论述,亦称相关讲义、书籍。京都两足院藏梅仙禅师自笔《古文尚书》卷第六奥书:“應永廿七、三、十九以此本合淨居庵御談義了。康富。”

 

輪讀(りんどく),多人聚在一起读一部著作或作品,共同阐释研究。“輪講”(りんこう),多人轮番讲读书籍或作品。亦称顺讲。这是至今在日本大学研究班中常见的研读文本的形式。相近的还有“讀合”(よみあう、詠合),互读,同读,多人各自读解切磋。京都冷泉家时雨亭文库藏镰仓时代书写《文选》卷第二奥书:“以當家秘説讀合禮部二千石訖。翰林主人菅(花押)。”

 

讀移(よみうつす),指用日语来读汉文。移,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东京大东急文库藏《史记·孝景本纪第十一》奥书:“建久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于燈下讀移了。”

 

受訓(じゅくん),接受教诲,听讲。山口防府毛利报公会藏平安时代写本《史记·吕后本纪第九》延久五年(1073)正月大江家国书写加点奥书:“延五正廿四辰書了,同年同月廿九日點合了。延五四一受訓了。學生大江家國。”又谓“受庭訓”,国宝《春秋经传集解卷第十》奥书:“保延五年五月十八日受庭訓了。”“庭訓”,出《论语》,家庭内教育。亦或简称“訓了”“受了”。

 

玄訓(げんくん),深奥的教诲。《本朝文粹》卷九大江朝纲《学校如林序》:“仰玄训者,摩肩满门,谁非读书之客?”书陵部《春秋经传集解》卷第三十奥书:“本奥云,新本奧書云:保延六年二月七日亥刻,向殘燈合摺本了。于時散漏頻移,九枝纔挑了。但去年正月廿七日,以內匠允重憲本,受家君之玄訓了。于时年十 八 東市正清原頼業。”

 

授申(じゅしん),讲授,传授。大东急文库藏南北朝时代写本《论语》卷第一清原赖元书写奥书:“建武四年三月四日以家説授申飯尾三郎金吾了  清原賴元。”给大人物讲授,谓之“奉授”(ほうじゅ)。东京出光美术馆藏镰仓时代写本《古文孝经》清原教隆书写奥书:“寬元五年三月九日以清家累葉秘說奉授灑掃少尹閣畢。前參河守清原教隆。”“奉授”,亦作“捧授”,“捧”为“奉”之增笔字。又作“捧説”(ほうせつ)。旧金泽文库本《春秋经传集解》卷第十四奥书:“本書至廿九卷捧説先畢。”又约作“捧”。同书卷第十八奥书:“文永六年四月十三日以累家秘說捧越後次郎尊閣畢。音博士清原(花押)。”

 

粗獵(そりょう),粗读,粗览。京都帝国大学图书馆、京都两足院藏《礼记郑注》卷第十一奥书:“壽永元年七月四日廿四日見合或證本粗獵《正義》了。御判。”獵,猎,搜求,涉猎。旧金泽文库本《春秋经传集解》第廿四卷奥书:“獵之畢於時應永十六年己丑孟夏下旬候相之醉醒軒主老野翁(花押)。”同书卷十八奥书:“一反獵之畢。于時應永己丑仲春於相之醉醒軒下。桑門怡。”“一反”(いっへん),一遍,一回,一度,反同“返”(へん),一作“遍”。一反猎之毕,读完了一遍。

相关的词语,尚有“授説”(じゅせつ)、“説授”(せつじゅ)、“讀講、読講”(どっこう)、“講讀、講読”(こうどく)、“讀解、読解”(よみとく)、“讀取、読取”(よみとる)、“讀馴、読馴”(よみならう、よみなれる)、“讀習、読習”(よみならう、よみならわす)等语。姑略不举。




2 校勘用语



勘物(かんもつ),勘校,就文字内容查询加注。征古馆藏(旧丰宫崎文库藏本)《古文尚书》奥书:“然而依有不審事,重所校合。古本勘物,雖有委細事付,今委之摺本合點畢。不裁摺本,勘物付論。”

 

落字(らくじ),丢字,脱字,缺字。足利学校藏室町末写《职原抄》奥书:“紫微舍人丹治宿彌氏忝朱點墨點如書本,同令讀合畢。同四日重而校合,入落字訖。”“入落字訖”,补完了缺字。

校合(きょうごう),对校。用别本与视为基准的本子相互对照,考察本文异同,诸本对照。“校”,亦作省文“交”。交合,通校合。观智院本《类聚名义抄·中》奥书:“仁治二年辛巳九月六日于賀茂奄室交點畢。”“尋清書之證本,追必可交合之。”“奄”,通“庵”。“奄室”,即“庵室”。

書點(しょうてん),抄写加点。正和抄本《论语集解》奥书:“文永三年四月十四日手身書點了。”“手身書點了”,即本人抄写并加点完毕。

校點(きょうてん),校讐。亦作“交点”。正和抄本《论语集解》奥书:“正慶二年閏二月廿一日朱墨校點了。”

引勘(いんかん),参照、勘案文书、记录等参考资料;引用校勘。船桥本《孝子传》奥书:“右《孝子傳》上下,雖有魚魯焉馬之誤繁多,先令書寫畢,引勘本書,令改易之可易乎?此書每誦讀,涕泣如雨。嗚乎!夫孝者,仁之本哉!”

比校(ひこう),亦读“ひきょう”,比较;比照校勘。岩崎文库藏高山寺本《秦本纪第五》奥书:“以吉本可比校之也。”亦作“比挍”。《国史大系》第六卷收入的《日本逸史》奥书:“以古寫一本比挍畢。文政五年九月十六日,時余患虐間,勉強卒業。望之。”

對挍(たいこう),同“對校”。《国史大系》第七卷收《释日本纪》奥书:“夏本奥书云:文政九年丙戌二月仲旬以古抄本對挍,菅原夏陰。”仲旬,同“中旬”。以古抄本对挍,同“以古抄本对校”。又作“對交”。石山寺藏《行历抄》里书:“同十一日重對交囗。”

照合(しょうごう),对账,校勘中对照书籍文字。

見合(みあう),照合,对照。有对眼神、对观、对视、相对等意,奥书中多指对勘、对校。东北大学藏《孝景本纪》奥书:“康和三年二月三日巳時許以秘本見合了。家行。”

見直(みなおす),重看,重考,重新探讨。旧黑川真前氏藏《色叶字类抄》第二册末奥书:“以帥卿(公條公)本寫之。漢和之文字不審不一連々,可見直者也。”

點合(てんあう),给诗歌等加点批评,评点,亦称“見合”。又,得到许可、认可。奥书中多指加点校勘。东北大学藏《孝景本纪》奥书:“延和三年夜於燈下書了,同年同日九巳克點合了。学生大江家国之本。”

移點(いてん),将训点本的训点謄写在另外的本子上。将“点”原原本本转写,或誊写与底本不同的字符。三千院藏《古文孝经》奥书:“同九月上旬交點之。書本之點不一途,頗可謂狼藉本歟。仍以院本移點畢。”“保五年孟夏上旬之比,以主冰正清原頼尚真人本書寫移點了。頼業、良業等以此本為相傳本,尤可秘藏者也。”

冩點  写點(しゃてん),同“移點”。足利学校藏室町末写《职原抄》卷末本奥云:“正平二年十二月一日書冩之,并冩點畢。”

摺改(すりかえる),替换,偷换,改换。汉字亦作“掏替”。旧前田侯爵家本《伊吕波字类抄》跋:“自天養比至於長寬廿餘年,補綴無隙,部類如舊,更加星點,紕繆雖多,愚昧難直。學者每見,可摺改之。”

交沙汰(こうさた),校正,校订。“交”,同“校”。沙汰,明辨是非,正确处置。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倭名类聚抄》第十卷奥书:“本云:應安第五初陽十一亥版克於燈下絕筆記具文紀之,同十三日亥刻交沙汰了。”“已上一部十卷三帖半  手自書寫交沙汰之。志且力備,老後之廢忘,且為勵少生之習學也而已。”“交沙汰了”,校勘处理完了。

(きょうちゅう),写在正文两边的注释,同“旁注”“傍注”(ぼうちゅう)。云村文库藏永正清家本《论语集解》:“但古本之體法,今非可改易,仍脇注之兩存焉。”

愚意(ぐい),亦作“愚考”(ぐこう)、“愚見”(ぐけん)、“私見”(しけん),个人见解的谦语。原帝国图书馆藏复写本《古京遗文》奥书:“四月十五日聊注愚意了。黑河春村。”“聊注愚意”,标注了个人看法。




3 书写用语



书写对于学僧与写经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宗教行为,也是一种修行,而对于家学世袭的学者来说,除了实现书籍的教化功能之外,对于自身,也是一种修身养性之术。室町后期钞天正八年(1580)补修本《老子道德经》奥书:“本云:正應第二歷暮春二十六日相傳之秘書紛失,于得經重課,微躬之下愚點,養性之方術也。書博士清原教有。”微躬,谦辞,卑贱之身。由此而产生的虔敬的情感,也体现在他们对于书写的表述上。

 

雀頭(じゃくとう),雀头笔,卷笔之一种,笔穗粗短,亦称“椎實筆”(しいのみふで)。旧前田侯爵家本《伊吕波字类抄》跋:“雀頭頻動,鳥跡早成,拙哉。以此書常欲備左右,可哀。即世日留信於案邊,唯願見此書人,為余作他邪之唱矣。”“雀頭頻動”,谓挥笔书写。

 

鳥跡(ちょうせき),本指鸟篆,亦称鸟篆书。日语中为汉字之别称。观智院藏《世俗谚文》;“鳥跡:衛垣《四體書勢》云:‘昔在黃帝怛(但)誦,蒼(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取鳥跡以興思也。黃帝至三代,其文不改。秦用篆書,熒(焚)燒先典而古文絕矣。’”旧前田侯爵家本《伊吕波字类抄》跋:“雀頭頻動,鳥跡早成,拙哉。以此書常欲備左右,可哀。”“鳥跡早成”,字很快就写出来了。此言动笔抄写,很快成书。

 

愚筆(ぐひつ),拙劣的手迹,转而用作自谦语,指本人的文章、绘画以及书写的文字。又有“禿筆”(とくひつ、ちびふで),用旧用坏的笔,转而用作自谦语,意指本人的书写。狩野亨吉藏建久本《悉昙印信》奥书:“建久第二之歲孟夏上旬之候馳禿筆記  釋性”

 

禿毫(とくごう),同“禿筆”。甘露寺藤原亲长真迹《古文孝经》藤原方长跋:“依或人之所望猝馳秃毫而已。”又作“愚毫”(ぐごう)。

 

汚楮尾(おちょび),书写的自谦语。“楮”,一种用作造纸原料的树木,指称纸。楮尾,纸尾,纸末,或信函等用纸的末尾。尊经阁文库藏本《唐物语》奥书:“文安元年八月十七日感得之。此一冊者,中書大王尊良後醍醐院第一皇子真翰。頗世稀有之珍也。可謂絕代之奇觀。如今依孝松黄門所望,汙楮尾,尤恐懼恐懼。特進源通村。”

 

馳筆(ちひつ),挥笔书写。古写本《理趣释抄》第五:“延文元年丙申十月廿六日挑燈馳筆。大法師賢寶生 廿四。”

 

染翰(せんかん),染笔。同“揮筆”(きひつ)、“揮毫”(きごう)、“揮染”(きせん)。足利学校藏室町时代写《职原抄》奥书:“強而染翰,聊以終卷。被引餘習,不顧後嘲耳。”

 

紫毫(しごう),指笔。“染毫筆”,谓挥笔书写。紫毫,紫色兔毛,亦指用以制成的笔。唐白居易《紫毫笔》:“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长宽本《法显传》奥书:“長寬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于勸修寺東院書寫了。奉為先師聖靈,殊致丹心染紫毫。”

 

他筆(たひつ),他人书写,他人书写者。他笔,亦作“佗筆”。室町后期钞天正八年(1580)补修本《老子道德经》奥书:“右《老子經》甲州七覺山暫息時以佗筆寫之。法印亮信。”

 

摸寫(もしゃ),同“模写”。类语有“影寫”(えいしゃ)、“影鈔”(えいしょう)等。

 

添翰(てんがん),亦作“添簡”,指添加在文书、文献等上面的信函,用以表达介绍、请托、赠送等意愿。

 

(チョウ いどむ  あつらえる),在汉语中意为挑逗、诱引,后多作“挑”。又,戏弄,轻佻。又,仓猝。日语中除有挑战、挑衅、挑逗之意、戏弄、玩耍之意,还有一个仅在日语中有的意思,那就是定做,定制。奥书中取“按照要求做”的意思。三千院藏《古文孝经》奥书:“建治三年八月  日依垂髪御誂如形染筆畢。”

 

書手(しょしゅ),官厅中写字的人,写字生,书记。前田本《本朝神仙传》奥书:“大江匡房所傳《神仙傳》之殘简,出於释迦院大僧正之書庫。庚子之冬,命書手寫之,以為此傳之的據云爾。享保五載仲冬中浣。尊經閣主人識。”

 

鳩工(きゅうこう),聚集工匠。庆长敕版活字《日本书纪·神代卷》二卷奥书:“後世惜其流布不廣,遂命鳩工,於是始籌諸梓矣。”谓可惜《日本书纪》流布不广,乃命令聚集工匠,开始筹划印刷出版事宜。




4 文本用语



世袭秘传的学问体制,滋生出日本独特的写本传播方式。奥书中频频出现的“家本”“証本”“家説”都作为各家传承特有训读方式的教材而备受重视,而“秘本”“秘藏本”“秘書”“秘傳”“秘説”“秘訓”“累家之説”“累家秘説”“累業秘説”“秘講之説”,以及奥书中不忘叮咛勿示外人的表述,“子子孙孙深藏匮中,勿出阃外矣”“子子孙孙传得之者,深藏匮中,勿出阃外矣”“深蕴匮内,不出阃外也”“深纳函底,敢勿出阃外矣”“可秘可秘”等等,说明了中国典籍特别是经部典籍世代相传、严守家学的方式,以及经常采用的“轮读”的训读方式,在奥书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每一代的传授,一一在奥书中留下记录,正是各代主要担当学术传授使命的学者,在向其子孙即家学继承人表达希望和传递与输送学术财富的嘱托。每一次新的传授,都把原来的奥书照抄下来,同时加上新的记述,这样的写本就成为家学传统教育的最好教材。镰仓中期点《古文尚书卷十一》奥书就是这样不短的教育清单[1]

 

常住本(じょうじゅうぼん),佛教语,永存。又,法无生灭,谓之常住。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寺中的书籍则谓之常住本。足利学校藏室町写《礼记·檀弓上第二》奥书:“挍學校常住本、陳澔本奧書云:延德二年五月廿二日  建仁寺大藏庵一牛藏主寄之。”

 

自筆本(じひつぼん),亲笔本,本人书写本,又,指本人的笔迹。“元本”(げんぽん),亦作“原本”“源本”,底本,原本。《日本古典全集》所收《信西古乐图》贞干奥书:“《唐儛圖》一卷,寶曆五年歲次乙亥春日模寫元本滋野井殿藏。”

 

正本(しょうほん),底本、原本,与“写本”(しゃほん)、副本相对。

 

宸翰本(しんかんぼん),天子本人书写的文书称作宸翰。亦作宸笔。震翰,同宸翰。松平文库本《千载佳句》奥书:“《千載佳句》二卷者,以後二條院震翰本寫之訖。”

 

證本(しょうほん),可引以为证、以为传承的据的本子,善本,正当传本。正和四年(1315)抄本《论语集解》奥书:“此書雖有先人奥書之本,幼學之间,書點不正,不足爲证本,仍今爲子孫殊所加意也。可秘可秘矣。参河前刺史清原教隆。”

摺本  刷本(すりほん),版本,印本,摺卷(すりまき),多指宋椠本。“折”取其偏旁“扌”以省代,“折本”径作“扌本”。正和四年书写《论语集解》各卷卷首有题记:“扌本有此題目,而篇目上‘論語’兩字無之。”在校勘时,亦多以“扌”省代“折本”二字。宋椠本又称唐摺本。名古屋市藏金泽文库本《齐民要术》奥书:“仁安元年十月六日於東坂本河原口坊以唐摺本書寫了。”

 

書本(しょほん),习字的样本,字帖。永禄书写本《伊吕波字类抄》卷上下末奥书:“傳借橘先生之本為書本而已。”

 

狼藉本(ろうぜきぼん),散乱本、乱本。三千院藏《古文孝经》奥书:“同九月上旬交點之。書本之點不一途,頗可謂狼藉本歟?金王丸多記之。”

 

草本(そうほん),稿本,草本,手稿。原帝国图书馆藏《古京遗文》第一本奥书:“安政六年己未正月翌日以古川氏所藏掖齋自筆草本加再訂了。春村又識。”

 

唐本(とうほん),中国传入的书籍,中国体式的书籍。与“和本”“和书”“和装本”相对。云村文库藏永正清家本《论语集解》奥书:“唐本不慮感得之間,即校正之處,相違非一。”“不慮”,同“無慮(むりょ、ぶりょ)”,未考虑,未念及。

 

相傳本(そうでんぼん),传承本,世代传授之本。三千院藏《古文孝经》奥书:“頼業、良業等以此本為相傳本,尤可秘秘者也云云。”同“相傳書”(そうでんがき)。

 

古謄本(ことうほん),同古写本、古抄本。真福寺模刻本《口游》跋:“寬政十一年己未仲冬以大須文庫古謄本模寫,令平安書肆賈某善木傳不朽云。”

 

影鈔本(えいしょうぼん),同“影写本”(えいしゃぼん),原样复写本,摹写旧有刻本、写本的本子,点画、行款无不忠实于底本。

影照本(えいしょうぼん),亦作“景照本”(えいしょうぼん)、“照本”(しょうぼん)。对古书或碑刻文字等拍照、显影制版制作的本子。




5 捐赠用语



(き),捐赠。“寄付”(きふ),亦作“寄附”。捐献,捐输,捐赠。足利学校藏室町时代写《毛诗》卷二十奥书:“下野州足利郡學校常住,洛之相國蔔隱軒主心甫和尚寄附。”

 

寄進(きしん),捐赠而来。捐赠所得。足利学校藏室町时代写《周易》奥书:“足利学校常住  易学之徒寄進。”

 

寄置(きち),捐赠置有。足利学校藏室町时代写《易学启蒙》卷上奥书:“能化肥後之天矣。洛之建仁大竜菴一牛寄置。”“寄置”,亦作“奇置”。足利学校藏应安五年写《周易传》奥书:“文明九丁酉仲春日  紫陽大奇置之。”

 

進納(しんのう),献纳,进献。高山寺本《史记周本纪第四》奥书:“天保七年季秋裝潢進納,右大辨菅原聰長。”

 

奉納(ほうのう),为娱神娱佛而向神佛敬献供品,或进行艺能表演或竞技活动。




6 时间用语



(ねん),或曰朞。雪村文库藏大永本《论语》卷十奥书:“大永四朞甲申臘月中澣。”大永四朞,大永四年,即1524年,清嘉靖三年。“年”,亦或曰“禩”。“禩”,同“祀”。宋史浩《淳熙丁酉应制古诗三十韵》:“季秋中澣日,淳熙隆四禩。”年,亦或曰历。天理本《文选》卷第廿六奥书:“元德二曆中春于莊嚴寺書畢。”元德二历,元德二年,即1330年,元至顺元年。中春,阴历二月。年,或曰候。爱知县猿投神社藏贞治二年本《白氏文集》卷第三澄豪书写奥书:“貞治第貳候五月十九日於猿投社頭南面蓮花坊依少人書寫畢,為形拂馬蹄之法。”贞治第贰候,即贞治二年。候,或误作“缑”。京都大学图书馆藏《中庸章句》:“時也弘和第二之緱晚春下旬之天,于大和國宇智郡榮山寺行宮為末學後要染筆訖  隱士禪惠(花押)。”弘和第二之缑,弘和二年,即1382年。

年,或以歳次言干支。足利学校藏宋绍兴刊本《文选》奥书:“寄進永祿三歲次庚申六月七日,平氏政朝臣。”永禄三岁庚申,永禄三年,1560年,嘉靖三十八年。这一年是庚申年。

 

歳次(さいじ),又或曰“竜集”(りょうしゅう、りゅうしゅう)。“竜”,指岁星。“集”,次于。天正五年(1577)释文石钞本《孝经直解》一卷奥书:“下野國足利於學校之中書寫之。于時天正第五竜集丁丑 初冬望日。秀圓文石。”“竜集”,同“龍集”。

古人署年月时或用别称。如徐承祖为涩江抽斋、森立之撰《经籍访古志》所撰序言末署“大清光绪十一年,岁在旃蒙作噩,寎月上澣,六合徐承祖”,“旃蒙”(せんもう)是十干中乙的别称,“作噩”(さくがく)是十二支中“酉”的别称。“旃蒙作噩”,即乙酉。“寎月”为农历三月的别称。日本古写本奥书中亦常见此类别称。

古代岁星纪年法用岁阳和岁阴相配合以纪年。天正十四年(1580)《新编江湖风月集略注》二卷奥书:“惟時天正龍集柔兆門閹茂小春拾陸日向南窗下/書之畢。”“柔兆”(じゅうちょう),岁阳名之一,指太岁在“丙”。“閹茂”(えんも),地支中“戌”的别称。“小春”(しょうしゅん、こはる),阴历十月。即此为天正丙戌十月。

 

又如,旃蒙赤奮若(せんもうせきふんじゃく),乙丑年。赤奋若,十二支之“丑”之异称。积翠轩文库藏《寒山诗集》尾奥书:“正中歲次旃蒙赤奮若冬十月下澣禪尼宗澤捨正聊以刊之。”“正中歲次旃蒙赤奮若,正中乙丑年”。

 

再如,上章執徐(じょうしょうじつじょ),庚辰年。足利学校藏室町时代写《职原抄》奥书:“予從初俗塵,已移十年之寒暑。況在逆旅,不蓄一卷之文書,每事荒忽,恰似蒙甕。上章執徐之春,夾鐘候旅之日,強而染翰,聊以終卷。”“上章”,干支中“庚”的别称,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庚曰上章。”岁在辰为执徐。《尔雅·释天》:“[太岁]在辰曰执徐。”陆德明《释文》引李巡云:“执,蛰也。舒也。言蛰物皆敷舒而出,故曰执徐也。”

 

大荒落(たいこうらく),十二地支中“巳”的别称。太岁运行到地支“巳”的方位,这一年称大荒落。《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大荒落。”足利学校藏宋刊《(附音释)毛诗注疏·诗谱序》尾奥书:“本云:大荒落歲晚夏小盡日燈下一看施句訖。藤日山。”

亦作“荒落”。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龙集荒落,律纪蕤宾,余自丰镐归于五津,从王事也。”

 

初陽(しょよう),农历一月。高松宫本《倭名类聚抄》卷末奥书:“本云:應安第五初陽十一亥半克,於燈火絕筆記。具文紀之。同十三日亥刻,交沙汰了。”“應安第五”,应安五年,1372年。

初陽,是农历一月的别称。奥书中提到月份,多用别称。常见的月份别称有:

 

一月 孟陬(もうすう)     孟春(もうしゅん)

二月 如月(じょげつ)     夾鐘(きょうしょう)

三月 沽洗、姑洗(こせん)  晩春(ばんしゅん)

佳月、嘉月(かげつ)  暮春(ぼしゅん)

四月 中吕(ちゅうりょ)   初首(しょか)

五月 臯月(こうげつ)     蕤賓(ずいひん)

六月 林鐘(りんしょう)   季夏(きか)

七月 相月(しょうげつ、そうげつ)

夷則(いそく)

八月 桂月(けいげつ)     壯月(そうげつ)

桂秋(けいしゅう)

九月 菊月(きくげつ)     無射(ぶえき)

十月 應鐘(おうしよう)   露月(ろげつ)

陽月(ようげつ)     亥月(がいげつ)

十一月 黄鐘(こうしょう) 暢月(ちょうげつ)

十二月 大吕(たいりょ)   臘月(ろうげつ)

極月(きょくげつ、ごくげつ)

盡日(じんじつ),尽日,农历月末最后一天。清褚人获《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足利学校藏宋刊《(附音释)毛诗注疏·诗谱序》尾奥书:“本云:大荒落晚夏小盡日燈下一看施句訖  藤日山。”

“日”,或曰“蓂”。蓂莢(めいきょう)是古代传说中的瑞草。它每月从初一至十五,每日结一荚;从十六至月终,每月落一荚。所以从荚数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内藤湖南恭仁山庄旧藏《增补六臣注文选》卷第六十奥书:“慶長丁未沽洗上旬八蓂  板行畢。”沽洗上旬八蓂,即三月八日。

写本奥书中书写者,往往特别写明本子完成的具体时间。如观智院本《类聚名义抄·中》奥书:“建長參年八月亥克於洛陽城鷹司之邊一筆書寫之畢,願以此結緣世世開惠眼,生生得總持,必證大菩提矣。執筆沙彌顯慶,春秋廿三歲。”“亥克”(がいこく、かいこく),即亥刻、亥时,指午后九时至十一时。此类尚多,恕不备举。




7 佛教用语



在镰仓室町时代,五山谓之重镇的禅宗寺院,视书写佛典佛书及儒家经典为修行之举,写经生书写内典外典,祈愿以此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故奥书颇多佛语,契符佛理。

“忍”,追忆,回忆,想念,缅怀,怀念。慈尊(じそん),大慈悲世尊,指佛。又指慈氏菩萨,即弥勒菩萨。此指前者。値遇(ちぐ),遭逢。《爾雅·释言》:“遇,偶也。”晋郭璞注:“偶尔相值遇。”佛教中则指因前世宿缘而现世相遇,指有佛缘者而相遇。“業因”(ごういん),善业为乐果之因,恶业为苦果之因。“出離得脱”(しゅっりとくだつ),出离生死证入于涅槃,得脱生死之苦。夏臈(げろう),又曰夏臘、法臈,比丘之年岁。丁福保《佛教大词典》:“比丘每岁为九旬,由其安居之数,以算法龄,称曰法臈几岁,故安居中与安居竟之日,犹如世俗之旧腊与岁首,此所以用夏腊之字也。”

观智院藏《类聚名义抄》写本奥书,也将书写该书的行为与得道成佛的终极目标联系在一起,表达弘愿:“願以此結緣,世世開惠眼,生生得惣持,必證大菩提矣”。“惣持”,即总持。梵语陀罗尼,译言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使起之义。

以下是奥书中部分佛教用语用例。

 

能化(のうけ),丁福保《佛教大辞典》:“对所化而言。在师位而教化,他者为能化,为弟子而被他教化者为所化。佛菩萨能化也,一切众生所化也。”足利学校藏室町时代写《礼记》第一册尾:“大隅産九華能化之時,為童蒙點之。本同注以《正义》本挍之,圈削畢也。”

 

感得(かんとく),佛教中指获得感应,转义谓意外获取到手。旧岩崎男爵家藏《春秋经传集解第十》奥书:“應安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于柳市感得畢。菅在貫。”谓其时在柳市意外得到。云村文库旧藏永正清家本《论语集解》奥书:“唐本不慮感得之間,即校正之處,相違非一。”

 

勝士(しょうし、しょうじ),持戒者之尊称。永禄本《伊吕波字类抄》卷上奥书:“傳借橘先生之本。彼人於本《色葉和名》,更加功勞,加文字正聲,無極勝士也。”

 

烏缽昙(うはつ),青莲花与昙花。“烏缽”,青黛花,青莲花,亦译作“嗢鉢羅”。“昙”,昙花。云村文库藏明应本《帐中香》奥书:“《帳中香》二十有一卷,朱墨從橫,毫髪無遺失者。石建曰:‘書馬者,與尾而五。’密能守其法矣。吁!學者叢中之烏缽曇也。”谓此本又如花丛中最美的青莲花和昙花。

 

書印(しょいん),文字与印的学问。“印”,亦作“印契”“印相”“契印”等,用指头作种种之形,以为法得之标帜者。“筆印”(ひついん),同“書印”。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藏《玉造小町子壮衰书》奥书:“永祿十一年戊辰臘月日,雲泉野衲筆印。”

 

戒臈(かいろう),亦作“戒臘”。受戒之年数。室町后期钞天正八年(1580)补修本《老子道德经》奥书:“法印亮信生歲四十六,戒臈三十五。”




8 奥书的语言特点



写本的奥书,往往表达了书写者对前贤与写本本身的敬畏。足利学校藏庆长刊(古活)《春秋经传集解·桓公第二》奥书:“奥云:會津人宗祥藏主入杏壇,稱津梁,不幸逝矣。若狹產津梁(花押)遺辭本,作當庠什物。慶長十七年壬子閏十月廿七日  庠主雪松叟志焉。”

即便是一家独传、不示外人的本子,尊卑有序的表述亦是不可缺席的。尊卑观念特别表现在自称与他称的相反表述。常用的自称以“愚”为多,听讲的儿子叫做“愚息”,本人的训点谓之“愚点”,本人的本子谓之“愚本”,本人手笔,谓之“愚筆”,本人的见解或所加案语,谓之“愚案”。本人自称,谓之“末儒”,本人的见解和看法,谓之“僻案”(へきあん,片面、错误的见解)。

本人之手,谓之“拙手”。本人之材,谓之“短材”,本人所为,谓之“微功”,本人所作训点,谓之“微点”“妄点”。在上者之言则曰“嚴命”“教命”,先贤的训点或意旨则曰“嚴訓”。在镰仓室町时期写本的奥书中,“尊閣”(そんかく)、“尊殿”(そんでん)、“德殿”(とくでん)用作第三人称的敬语。图书寮藏(旧金泽文库本)《春秋经传集解》第十卷所録奥书:“文永五年十一月十七日以累家之秘说奉授于越州才郎尊殿了”。征古馆藏(旧豊宫崎文库藏本)《古文尚书》卷五所録奥书:“正和二年四月十一日以家説授申生德殿訖。”此两处,皆是对教育对象用了敬称。自称“臣”时,字小写,或写其省文“卜”。在“綸命”(君王诏命)之类与君王朝廷的词语前要空字表敬,时或在“本邦”“本朝”等与国家朝廷相关的词语前也空字表敬。

尊卑森严,抑扬分明,尤其反映在对他本与本人校勘书写本的对比悬殊的评价用语上。对本人参与书写校勘的本子,往往轻言其价值,甚至有以“左道”相称者。如足利学校藏室町末写《职原抄》奥书:“文明十四年歲次壬寅夷則一日,聊終書寫功,太以左道左道,不可他見而已。”“左道”(さとう),本意为邪门歪道、不正之道;转为谦逊语,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太以左道左道”,太不像样子,太不怎么样。

镰仓室町时代出自清原家等世袭纪传道的学术世家的本子,具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秘説”“秘訓”“秘点”“秘講之説”“秘本”“家説”等语汇都在宣示写本的私有独占、不可与他人共享,自守孤存,将这些本子切实视为自家的看家财资,即所谓“可備家資”。在学问世袭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学问受到战乱等多重因素压迫的情况下,这种保护意识不能不说对保存脆弱的写本有些好处,但从历史上看,其所造成的划圈分割的行事习惯,也会产生长久的消极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日本学者提倡国际、学际研究,即跨文化、跨学科研究正是希望以此抗衡分科过细、各家不通、固守藩篱造成的交流不畅的局面。

面对着难懂的古代典籍和并不优越的书写条件,书写无疑是困难而又枯燥的。而奥书多写于授业、校勘于书写大功告成之时,在书末尾记下工作完成的时间、地点乃至天气自然是一件快意之事。奥书的书写者,不论是抄写者,还是收藏者,通过书写活动参与到典籍的传承中,也通过奥书表达了他们对于典籍的感情,并将自己的名字与典籍的传承联系在了一起。因而,也就自然地流露出功成的喜悦。奥书中也有表达获书或书写完成心情的语汇。如“比興”(ひきょう),本出《毛诗》“六义”之说,转而为有趣、有意思、兴奋之意。原珍书同好会本《平家剑卷》奥书:“雖為惡筆之至極  為後代見驗之  如形染筆畢  誠比興々々  長禄四年庚辰林鐘中十日書了。” “比興々々”,即“比興比興”,谓诚令人兴奋。可见,对于获取珍贵古写本的收藏者来说,奥书中充满的欣喜,如同出自获奖者的感言,而对于认真校点与钻研的书手来说,奥书则如同一场演出后的谢幕,记录下了难忘的一刻。

功成兴奋之余,书手常常忘不了表达一下对后人爱书传书的期待。即“私祝”(ししゅう),个人的祝愿。暗自祝祷。文禄元年(1592)钞本《魁本大字诸儒笺解古文真宝后集》十卷奥书:“文禄壬辰季冬中八誊写卒業,私祝々々。”“私祝々々”,即“私祝私祝”。

书写态度与笔迹虽然各不相同,无不具有用语简洁的特点,而书写随意、连笔省文者往往有之。如接受训点或进行训点,就说“受訓了”,或“訓了”。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藏国宝《史记孝文本纪》奥书便使用了这样简略的说法:“延久五年四月受訓了”“同年同月十二日未克許訓了”。

观智院本《古文尚书卷第十一》奥书中有一条:“貞應三年三月廿二日見闔家本勘付了于時落花汾汾”,盖并非书写者有意无意将“紛紛”误写成了“汾汾”,而是写了连笔字。写在年份后面的干支和写在日期后的时刻,往往写成横排小字。

在奥书这个小小的点上,恰可窥见中日古代包括写本在内的书籍文化交流乃至思想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儒家经典的书写与传播固然蔚为大观,而佛教典籍以及与佛教相关的文字音义的书籍的深远影响,常常投射到奥书语汇中。上面谈到的奥书中有关历法与时间的语汇,应该说很多体现了五行思想的观念。隋萧吉著《五行大义》卷四第十五《论律吕》谈到十二月与律吕相配:“《续汉书》云:‘律,术也。’《律书》云:‘吕,序也。’序述四时之气,定十二月之位也。阴阳各六,合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六者,黄钟、大簇、沽洗、蕤宾、夷则、無射也。吕六者,林鐘、南吕、应鐘、大吕、夹鐘、仲吕也。”[3]读过这一段话,或许会容易找到奥书中出现的那么多月份别称的来源。




9 结  语



汉文古写本的学术价值与研究前景,今天已越来越清晰。然而,很多写本的书写者名不见经传,传世文献中也很少有写本传承与流布的记载,这使得考证写本的书写传承变得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写本中那些书写在纸质文献末尾左侧的题记“奥书”的重要性便越发凸显出来。奥书常常成为进入写本的一把钥匙,让我们从写本书写者、搜集者、收藏者留下的只言片语中,获得有关书写与阅读的时间、地点、人物乃至场景的重要信息,使我们在考察写本来源、传播和文献价值时不至于无从下手。奥书中包含着丰富的中日文化知识和文化交流的知识,围绕写本流布与传承的研究,足以大大丰富中日文化交流史和书籍交流史的内容。

中日两国学者的日本古写本研究,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为用。但汉文古写本研究,又不仅是一种单边文化研究。中日各从一个方面展开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而跨越两国文化的研究更能揭示汉文与日文共同展现的全部内涵。然而,当我们试图对此展开双边文化研究的时候,便首先感觉到基本工具的不足。如果有一部汉文写本大辞典的话,那我们进入这个领域的困难便会少了许多。我们期待着这样的辞书早日问世。





文献出处、注释及参考文献

文献出处

本文参考日藏写本上百种,不遑赘举。部分可参阅阿部隆一撰,王晓平译《日本现存漢籍古写本类所在目录》,载王晓平主编《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第四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 1 ] 天理圖書館善本叢書漢籍之部編集委員會,編.天理圖書館善本叢書漢籍之部:第一卷  古文尚書  莊子音義[M].東京:八木書店,1982:91-96.

[ 2 ] 黒板勝美,國史大系編修會,編.國史大系:第三十一卷  日本高僧傳要文抄·元亨釋書[M].東京:吉川弘文館,1965:30.

[ 3 ] 中村璋八.五行大義校注[M].東京:汲古書院,1984:124.


参考文献

大唐三藏玄奘法師表啓[M].知恩院藏本.東京:貴重古典刊行會,1960.

天理圖書館善本叢書漢籍之部編集委員會,編.天理圖書館善本叢書漢籍之部:第二卷  文選  趙志集  白氏文集[M].東京:八木書店,1980.

世俗諺文[M].東京:古典保存會,1931.

平岡武夫,今井清.白氏文集(校定)[M].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71.

竹内理三,校定,解説.翰苑[M].東京:吉川弘文館,1977.

宇都宮清吉.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及考異·索引[M].京都:朋友書店,1979.

唐鈔本王勃集[M]//西川寧,神田喜一郎,監修.書跡名品叢刊.東京:二玄社,1970.

唐鈔本世説新語[M]//西川寧,神田喜一郎,監修.書跡名品叢刊.東京:二玄社,1980.

琱玉集:卷第十二[M].東京:古典保存會,1933.

貴重古典籍刊行會,編.佚名唐詩集殘卷  白氏長慶集卷第廿二[M].東京:貴重古典刊行會,1958.

貴重古典籍刊行會,編.東京大學圖書館藏法華經集驗記[M].東京:貴重古典刊行會,1981.

貴重古典籍刊行會,編.酒井宇吉藏晉書殘卷  山田忠雄氏藏法相先德行傳[M].東京:貴重古典刊行會,1981.

遊仙窟[M].真福寺藏本.東京:貴重古典籍刊行會,1954.

湯淺幸孫.翰苑校釋[M].東京:國書刊行會,1983.

影弘仁本文館詞林[M].東京:古典研究會,1969.

期刊简介 

《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是国内研究日本学的权威学术刊物,面向从事日本研究、东亚研究的专业人士。本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刊出内容和编辑水平不断提高,博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并多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本刊常设文学研究、语言研究、教育研究、中日学术前沿动向栏目,推介“日语语言文学”学科最新的优秀学术成果;同时,为回应教育部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诸研究方向的调整方针,根据来稿不定期推出“哲学与思想研究”“东亚政治研究”“翻译研究”等学术专题,推介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和翻译学研究的佳作。

电话:010-64493203

邮局发行代号:2-446

国内统一刊号(CN):11-1619/H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4395

官方唯一投稿网址:ryxy.cbpt.cnki.net

编辑:王晨萌

审核:李广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日语学习与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