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心肠日报》2019榜单-年度30篇肠道综述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 2022-01-15


2019 年,全球肠道领域研究继续高歌猛进,取得了颇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这一年《热心肠日报》 解读的 2700 多篇肠道及其相关领域的 SCI 论文中,影响因子超过 15 分的有 900 多篇,来自 Cell 、 Nature 、 Science 的文章 160 篇,来自 NEJM 、 Lancet 、 JAMA 的文章约 100 篇。


我们向所有取得突破的科学家表示祝贺,并坚信在 2020 年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肠道科学领域的持续高产。


为了对 2019 年做一个阶段性的回顾,我们对日报中收录的 2019 年发表的肠道领域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进行了多维度的加权评分,在充分考虑杂志影响力、日报阅读数、转发和讨论数等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了 2019 年《热心肠日报》的 5 个年度榜单:



2019 年度榜单参评的文章共有 2350 篇,来自 107 个国家(地区)的 2563 个研究团队(以通讯作者数量计), 发表在 395 种不同的期刊上,累计影响因子达到了 34532.2。据不完全统计(仅包括访问热心肠网站),《热心肠日报》的读者累计访问了这些文章超过 255 万次。


本榜单仅代表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基于自身数据所做的优选,可能存在主观因素干扰等不足,仅供参考。欢迎在文末留言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


本篇发布“年度30篇肠道综述”





提示:下述文章点击中文标题可直达日报,点击英文标题可访问论文官网。


Science:工业化塑造的人类肠道菌群(综述)


① 过去数百万年间,肠道菌群与人类共同进化,对人类的生理功能有重要影响;② 现代工业化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医药、食品和卫生方面的进步,严重影响了肠道菌群组成与功能;③ 这种重塑的“工业化”肠道菌群可能影响人类的免疫状态,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④ 明确工业化引起的菌群变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关键障碍;⑤ 工业人群可通过吃天然食物、增加接触非致病性微生物(如食用发酵食品)等方法来调整肠道菌群。


Vulnerability of the industrialized microbiota

Science [IF:41.037] 2019-10-25, doi: 10.1126/science.aaw9255




一图读懂:菌群如何影响宿主表型(Science综述)


① 宿主的遗传、免疫和饮食因素,都可影响其共生微生物,其中饮食的影响较大,有望通过饮食干预来“纠正”微生物群失衡;② 微生物影响宿主生命周期活动、消化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改变宿主的免疫状态,对宿主的健康和生存产生广泛的影响;③ 微生物对宿主生理的影响可进一步影响宿主行为和神经系统表型,包括气味和嗅觉交流、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社交行为、应激反应、认知和进食等;④ 微生物群及其宿主共同进化,影响宿主的新出现的表型。


Microbiomes as sources of emergent host phenotypes

Science [IF:41.037]
2019-09-27, doi: 10.1126/science.aay0240




Nature Reviews:代谢疾病中的肠道菌群与代谢炎症(一图读懂)


① 肥胖、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疾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潜在的促炎和致病菌增多、有益菌减少;② 饮食成分、菌群及其代谢物与肠粘膜免疫互作,菌群失调、高脂饮食、高血糖和腹泻等因素可诱导肠粘膜的炎性环境,破坏肠屏障;③ 肠屏障损伤使菌群产生的内毒素、细菌成分和代谢物移位进入循环系统,促进慢性代谢炎症,相关肝脏疾病削弱了肝脏清除这些有害物的能力,加剧炎症;④ 益生元、益生菌和后生元,或能改善菌群失调、肠屏障和代谢炎症。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fuelling metabolic inflammation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IF:44.019]
2019-08-06, doi: 10.1038/s41577-019-0198-4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与酒精性肝病(综述)


① 酒精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尤其是胆汁酸代谢;② 肝纤维化患者的肠道菌群随着肝损伤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内毒素产生菌增加而原有的细菌分类群减少;③ 随着酒精性肝病的病程进展,患者的肝脏胆汁酸产生及细菌对胆汁酸的转化等功能随之发生变化;④ 酒精可通过肠-脑轴损伤脑功能,从而进一步增加酒精的滥用,加速肝性脑病的发展;⑤ 戒酒+调节菌群(益生菌、粪菌移植等)的治疗策略可用于改善酒精性肝病。


Alcohol, liver disease and the gut microbiota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IF:23.57]
2019-01-14, doi: 10.1038/s41575-018-0099-1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如何调节宿主代谢和能量稳态(综述)


① 肠道菌群组成及其代谢/衍生物影响宿主能量稳态;② 短链脂肪酸(SCFA)可作为能量来源并参与脂肪生成和糖异生等代谢途径,还能刺激生成胃肠激素,与ClpB等菌群组分和菌群调控的神经递质一起经肠脑轴影响进食;③ 胆汁酸、SCFA、内源性大麻素等可调节产热和脂肪褐化,冷暴露、抗生素和运动等因素可经菌群影响能量代谢;④ 支链氨基酸相关代谢物、吲哚丙酸等色氨酸衍生物、氧化三甲胺等也参与代谢调节;⑤ 基于肠道菌群的疗法有望改善代谢健康。


Microbial regulation of organismal energy homeostasis

Nature Metabolism [IF:N/A]2019-01-07, doi: 10.1038/s42255-018-0017-4




肠道菌群代谢物:心血管健康与疾病的新焦点(综述)


① 肠道菌群通过代谢产物参与调控宿主心血管健康与疾病。其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有助于宿主心血管健康,氧化三甲胺则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② 个性化饮食干预、益生菌/益生元或微生物制剂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备选方案;③ 直接调控菌群理论上可重塑健康菌群促进心血管健康,但目前人类试验效果不明显,仍无推荐的临床处方;④ 未来需要前瞻性干预研究来验证这些新疗法,并更多的关注菌群代谢产物与心脏代谢疾病的因果关系。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 JACC State-of-the-Art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18.639]
2019-04-22, doi: 10.1016/j.jacc.2019.03.024




菌群代谢产物对健康及疾病的影响(综述)

Annual Review of Path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IF:13.833]


① 菌群可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包括:短链/支链脂肪酸、维生素及脂质、胆汁酸及甾醇类物质、芳香族化合物、胺类物质等;② 菌群代谢产物在肠道中产生,并被吸收进入门脉循环被肝脏代谢,随后可能随胆汁重新进入肠道,或进入循环系统最终被肾脏清除;③ 菌群代谢产物在人体健康及疾病中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④ 部分肠道细菌产生的对甲酚硫酸盐(一种尿毒症毒素)与慢性肾病的发展相关,肠道细菌代谢胆碱及肉碱产生的氧化三甲胺参与心血管疾病。


Microbial Contribution to the Human Metabolome: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and Disease

2019-10-17, doi: 10.1146/annurev-pathol-020117-043559




三大营养物质如何被肠道菌群代谢(综述)

Microbiome[IF:10.465]


① 人类自身不能完全消化的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会作为微生物的底物,产生发酵副产品影响宿主健康;② 丙酮酸经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和醇被宿主利用供能;③ 氨基酸经肠道菌群发酵产生SCFA、支链脂肪酸和可能对健康有害的胺、酚类/吲哚和含硫化合物;④ 脂质的分解代谢、CO2与H2代谢、粘蛋白与胆汁酸等内源性物质也受到肠道菌群影响;⑤ 目前研究主要关注来自复合碳水化合物的SCFA,而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研究相对较少。


Macronutrient metabolism by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major fermentation by-products and their impact on host health

2019-06-13, doi: 10.1186/s40168-019-0704-8




肠道菌群: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综述)

Endocrine Reviews[IF:15.167]


① 人肠道菌群基因数量是人基因数量的38倍之多,其代谢能力不容小觑;② 肠道菌群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如肠激素GLP-1)参与调控宿主能量、血糖和炎症;③ 肠道菌群可调节大麻素类系统中的生物活性脂类和特定的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血清素和一氧化氮);④ 特定的细菌成分ClpB和Amuc_1100可调控饮食摄入和肠屏障,并最终控制宿主代谢;⑤ 预计未来会发现多种能调控宿主生理健康的菌群产物,部分或能成为治疗手段。


The gut microbiome influences host endocrine functions

2019-05-13, doi: 10.1210/er.2018-00280




Cell子刊:研究人体中的菌群-免疫互作(综述)

Immunity[IF:21.522]


① 肠道细菌产生一系列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色胺、次级胆汁酸等)影响宿主免疫系统;② 宿主感知菌群代谢产物的受体广泛分布于免疫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中;③ 研究人体的菌群-免疫互作有两种主要方式;④ 一种是:通过纵向干预(饮食、抗生素等)以分析菌群及免疫系统的动态变化;⑤ 另一种是:对比不同人群(例如传统vs. 工业化生活方式)的菌群差异,以寻找免疫紊乱相关的分类群;⑥ 最终在动物模型或体外确认上述鉴定出的菌群-免疫互作的机制。


Pursuing Human-Relevant Gut Microbiota-Immune Interactions

2019-08-20, doi: 10.1016/j.immuni.2019.08.002




Nature Reviews:如何合理设计基于菌群的免疫疗法(综述)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44.019]


① 鉴定直接影响宿主表型的效应微生物并阐述背后的机制,是开发基于菌群的疗法的基础;② 2种策略可用于上述研究,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基于免疫表型寻找效应细菌;③ 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基于细菌产生的分子及代谢产物,分析其对宿主免疫系统的作用;④ 菌群介导的免疫调节功能包括对Treg/Th17/Th1/CD8+ T细胞的诱导与调节,对B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的调节等;⑤ 可结合计算机建模、工程菌改造等方法合理设计基于菌群的疗法。


Mining the microbiota for microbial and metabolite-based immunotherapies

2019-03-11, doi: 10.1038/s41577-019-0144-5




肠道菌群如何调节T细胞并影响炎症及自身免疫(综述)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IF:21.429]


① 对肠道菌群的免疫应答稳态取决于多种因素,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系统共同提供了菌群与宿主上皮层间的生化屏障,减少了菌群与上皮细胞的直接接触;② 菌群产生的信号在上皮细胞或树突细胞介导下直接或间接与CD4+ T细胞互作,影响后者分化为Th1、Th17、Treg、Th2、iNKT等细胞;③ 菌群通过不同途径影响自身免疫疾病及炎症性疾病;④ 通过分泌代谢产物影响先天性免疫系统功能、通过抗原模拟破坏中心耐受、破坏屏障引起抗菌应答、调节T细胞平衡。


Gut Microbiota Regulation of T Cells During Inflammation and Autoimmunity

2019-04-26, doi: 10.1146/annurev-immunol-042718-041841




Cell:剖析宿主-菌群互作机制及治疗IBD(综述)

Cell[IF:36.216]


① IBD发病机制涉及到宿主基因、宿主免疫、菌群及环境因素的复杂互作;② 分析IBD风险相关SNP与菌群通路的关联,有助于揭示宿主-菌群互作对IBD的影响;③ 宿主免疫系统对多种共生菌群抗原具有耐受性,理解菌群-免疫的互作机制及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机制十分关键;④ 菌群代谢产物作用于多种宿主受体(5羟色胺受体、芳烃受体、FXR等)以调节不同生理过程;⑤ 基于菌群的IBD治疗方法(益生菌/元、粪菌移植、菌群代谢产物、靶向菌群等)正在研发中。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echanistic Dissection of Host-Microbiome Relationships

2019-08-22, doi: 10.1016/j.cell.2019.07.045




Nature Reviews:IBD中的菌群因素(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34.648]


① IBD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肠道硝化应激及氧化应激的增强导致兼性厌氧菌增加;② 多项研究鉴定出许多与IBD相关的肠道细菌物种,但不同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③ 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一些特定菌种在不止一项研究中被发现与IBD相关;④ 菌群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在IBD中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包括短链脂肪酸、吲哚衍生物、次级胆汁酸、琥珀酸盐、鞘脂类等;⑤ 一些研究发现肠道真菌及病毒也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Microbial genes and pathway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019-06-27, doi: 10.1038/s41579-019-0213-6




Lancet子刊:菌群如何影响癌症及癌症治疗(综述)

The Lancet Oncology[IF:35.386]


① 特定微生物、菌群代谢产物通过多种机制,引发或调控癌症的发生;② 肠道菌群对宿主免疫系统的调节会影响抗癌免疫,菌群紊乱可能会增加癌症风险;③ 共生菌群影响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干细胞移植、放/化疗和细胞疗法的疗效和毒性;④ 菌群可作为癌症治疗的生物标记物,但需考虑多种生物、环境、社会影响因素;⑤ 粪菌移植、益生菌、膳食干预与益生元等手段有望用于提高抗癌疗效;⑥ 进一步研究需要将实验、检测技术标准化,并建立更可靠的实验模型。


Modulating the microbiome to improve therapeutic response in cancer

2019-02-12, doi: 10.1016/S1470-2045(18)30952-5




于君+黄曦: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治疗(一图读懂)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发病率第3、死亡率第2的癌症;② 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细胞紧密互作,通过参与宿主免疫调节、食物代谢或产生基因毒素等方式,影响CRC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③ CRC患者中特定细菌丰度显著改变,或可作为疾病筛查、预后、治疗反应预测的生物标志物;④ 通过饮食干预、减重、益生菌等方式调节肠道菌群,或能预防CRC、增强疗效、降低治疗不良反应;⑤ 未来研究应寻求调节肠道菌群的最佳方法,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其短/长期收益。


Gut microbiota in colorectal cancer: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2019-09-25, doi: 10.1038/s41575-019-0209-8




Nature子刊:菌群与肿瘤治疗(综述)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肠道菌群失调促进结直肠癌等肠道癌症的发展,和肝癌、乳腺癌的恶化相关;② 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时,特定肠道菌群能增强系统性免疫和瘤内免疫细胞浸润,但各项试验中菌群种类差异很大;③ 化疗、放疗等肿瘤治疗导致菌群失调,菌群可影响肿瘤治疗的毒性;④ 瘤内菌群能够改变化疗药物的结构,激活癌细胞获得药物抗性,调控肿瘤微环境;⑤ 粪菌移植、益生菌/益生元补充、饮食干预、靶向瘤内菌群等方式,或可用于在癌症治疗中调控菌群。


The microbiome, cancer, and cancer therapy

2019-03-06, doi: 10.1038/s41591-019-0377-7




Science:菌群-肠-脑轴与社会行为(综述+一图读懂)

Science[IF:41.037]


① 肠道菌群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交流,即菌群-肠-脑轴,可影响动物的神经发育和功能,从而影响社会行为;② 其机制包括激活迷走神经、产生短链脂肪酸和神经递质等菌群代谢物、影响免疫系统和嗅觉系统等;③ 性别和遗传等内部因素,以及饮食、药物、压力和环境等外部因素,可影响菌群组成,进而影响社会行为(社交性、气味交流、社会免疫等),社会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菌群(菌群传播等);④ 靶向菌群的干预方法有望治疗自闭症等社交障碍。


Microbiota and the social brain

2019-11-01, doi: 10.1126/science.aar2016




137页超强综述:详解菌群-肠-脑轴(一图读懂)

Physiological Reviews[IF:24.25]


① 肠道微生物群通过肠-脑轴调控脑功能和行为;② 无菌动物、抗生素、粪菌移植、脑成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等是主要研究手段;③ 菌群-肠-脑轴在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菌群组成和多样性;④ 肠道菌群与脑通过自主神经、肠神经、免疫系统、肠内分泌信号、神经递质、支链氨基酸、胆汁酸、短链脂肪酸、脊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肽聚糖等途径和介质进行双向交流;⑤ 环境、饮食、遗传、压力等因素影响菌群-肠-脑轴;⑥ 菌群参与多种神经相关疾病。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2019-08-28, doi: 10.1152/physrev.00018.2018




Nature Reviews:短链脂肪酸在菌群-肠-脑轴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短链脂肪酸(SCFA)被认为在菌群-肠-脑(MGB)互作中起介导作用;② SCFA可与G蛋白偶联受体或组蛋白去乙酰酶互作从而影响心理功能,并经体液、激素、免疫和神经途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大脑;③ 膳食干预研究间接表明SCFA在认知和情绪中有介导作用,动物研究为SCFA在神经精神疾病和心理功能中的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而相关人体研究则较少;④ 相关膳食干预研究,应对SCFA的系统循环水平进行量化;⑤ SCFA或可成为靶向MGB互作的干预性物质。


The role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microbiota–gut–brain communication

2019-05-23, doi: 10.1038/s41575-019-0157-3




一图读懂最新权威综述:益生菌和益生元(Nature子刊出品)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一些益生菌和益生元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功能,来防治肠道相关疾病;② 益生菌的作用方式:调节免疫功能、生成有机酸和抗微生物产物、与宿主及其菌群互作、改善肠道屏障、产生酶和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小分子;③ 益生元是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以促进健康的物质,发挥抵抗病原体、调节免疫、增加矿物质吸收、改善肠道功能、影响代谢和饱腹感等作用;④ 特定益生菌株和益生元的健康功效需经过充分验证,应在询证基础上由专业医务者指导使用。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intestinal health and disease: from biology to the clinic

2019-07-11, doi: 10.1038/s41575-019-0173-3




Lancet:粪菌移植的应用(必读综述)

Lancet[IF:59.102]


① 粪菌移植(FMT)能有效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CDI),但原发性CDI未必要用;② 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发表4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其病情缓解率(37%)显著高于安慰剂,尚无FMT治疗克罗恩病的RCT报道;③ 有>200个注册在案的RCT,已发表的RCT表明FMT或能改善肝性脑病、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肠病、代谢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自闭症,但有些RCT结果不一致;④ FMT的未知和挑战包括作用机制、准备和给药方式、供体选择、随访时长、监管。


The evolution of the use of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and emerging therapeutic indications

2019-08-03, doi: 10.1016/S0140-6736(19)31266-8




Nature Reviews:食物-菌群相互作用及个性化营养(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34.648]


① 饮食模式、季节变化、昼夜节律和间歇性禁食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② 菌群影响宿主生理机能:促进食物的消化或吸收、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调节机体免疫和代谢等;③ 个体间菌群组成不同,饮食引起的代谢变化因人而异,产生的代谢物会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提供有益菌代谢物前体化合物可用于个性化饮食设计;④ 对临床指标、微生物组成、疾病相关基因、个体目标及生活方式等的机器学习,或可用于制定个性化饮食。


Diet–microbiota interactions and personalized nutrition

2019-09-20, doi: 10.1038/s41579-019-0256-8




Nature Reviews:聚焦肠道真菌组(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真菌组研究需要技术和生信分析标准化,以及完整的培养组数据库;② 成人肠道真菌主要由囊菌门(70%)和担子菌门(30%)中的10个属组成,受环境、饮食等因素影响;③ 细菌和真菌间存在互惠、共栖或竞争等相互作用,是肠道菌群调控研究的热点;④ 肠道真菌通过识别Toll样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半乳糖凝集素3和NOD样受体及NKp30影响宿主免疫系统;⑤ 真菌组对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结直肠癌、酒精性肝病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但仍需大量研究。


The gut mycobiota: insights into analysis,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and role i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2019-03-01, doi: 10.1038/s41575-019-0121-2




微生物组跨域及与病毒的互作(综述)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IF:15.255]


① 细菌和古菌是消化道微生物组的主要成员,具有帮助消化食物、训练免疫系统、调节代谢水平等作用;② 真菌所占比例通常较小,但其在一些身体部位(如白色念珠菌于口腔)的定殖过程与细菌物种形成了各种拮抗或合作关系,可影响疾病过程;③ 据估计蠕虫感染了约10亿人,一些热带病的病理学和蠕虫疗法都与蠕虫与细菌的互作密切相关;④ 病毒研究严重依赖宏基因组,是微生物组的暗物质,肠道生态失衡可改变病毒组,而病毒也可以帮助预防细菌感染。


Cross-Domain and Viral Interactions in the Microbiome

2019-01-09, doi: 10.1128/MMBR.00044-18




Gut:菌群在人类发育中的作用(综述)

Gut[IF:17.943]


① 菌群与宿主构成共生功能体,共同进化;② 妊娠母体菌群的改变可间接影响胎儿,分娩时母系原始菌群可垂直传递给下一代,由母乳获得的菌群可引导新生儿菌群建立和免疫发育等;③ 婴幼儿随着生长发育,菌群多样性增加,免疫成熟;④ 孕期抗生素使用、剖腹产、配方奶喂养等,都可能改变正常菌群的定殖;⑤ 现代生活正消耗着原始菌群多样性及其功能库,可增加患免疫和代谢疾病的风险;⑥ 重建健康菌群、了解其在疾病中的可能机制,有助于制定防治措施。


Role of the microbiome in human development

2019-01-22, doi: 10.1136/gutjnl-2018-317503




Cell:20种宏基因组学物种分类工具大比拼

Cell[IF:36.216]


① 有多种软件可用于宏基因组数据的物种分类,但缺少系统的评估;② 本文介绍了当前主流宏基因组分析方法,并对20个分类软件进行了系统评估;③ 同时介绍了评估的关键指标,为更多分类软件的评测提供了框架;④ 对数据库建索引步骤的资源消耗评估,有助于用户选择自建索引或使用同行已建索引;⑤ 对软件运行中内存、线程数和时间使用的评估,有利于根据自身硬件条件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分析方案,预估项目所需时间。


Benchmarking Metagenomics Tools for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2019-08-08, doi: 10.1016/j.cell.2019.07.010




肠漏的机制、测量和临床意义(综述)

Gut[IF:17.943]


① 肠屏障包括黏液层、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免疫防御;② 肠上皮细胞外转运(紧密连接缺陷引起)、细胞凋亡、跨细胞通透性增加,可导致肠通透性增加;③ 检测屏障功能的方法有口服探针分子进行体内检测、对肠粘膜样本进行体外检测、内镜测量;④ 肠漏与炎症性肠病和多种非胃肠道疾病相关,应激障碍可引起肠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肠通透性和疾病表型间存在关联,营养干预等肠道导向疗法可改善肠通透性;⑤ 恢复肠屏障功能以改善疾病的策略仍待证实。


Leaky gut: mechanisms, measurement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humans

2019-05-10, doi: 10.1136/gutjnl-2019-318427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肠道气体(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人体肠道内的化学作用和菌群发酵可产生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硫化氢和一氧化氮等气体,影响肠道生理和胃肠疾病患者的腹部症状;② 肠道气体分析可评估肠道菌群功能,也可作为潜在的疾病生物标志物;③ 相比其它检测技术,可吞咽的气体传感胶囊能直接测量气体浓度且微创,是最佳选择;④ 肠道气体主要受菌群和饮食的影响,调整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膳食纤维)、蛋白质和脂肪,可调节肠道气体组成和体积,是防治相关胃肠疾病的有力方案。


Intestinal gases: influence on gut disorders and the role of dietary manipulations

2019-09-13, doi: 10.1038/s41575-019-0193-z




Nature Reviews:预防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吃膳食纤维少吃肉!(综述)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24.646]


① 膳食纤维的菌群发酵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等,有重要功能;② SCFA或可通过调节食欲、增加厌食激素水平和增加能量消耗来防止肥胖;③ SCFA对肠道稳态、脂肪组织和肝脏的代谢功能有重要调节功能,进而阻止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④ SCFA在肠道产生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益处的大小;⑤ 蛋白质的发酵产物如硫化氢和氨等不利于维持肠道稳态和代谢健康;⑥ 补充多种膳食纤维,提高纤维发酵并降低蛋白发酵或可缓解以上疾病的发展。


Gut microbial metabolites in obesity, NAFLD and T2DM

2019-01-22, doi: 10.1038/s41574-019-0156-z


(本榜单内容结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