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褪黑素新用途,应对高脂饮食副作用?|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1

今天是第1099期日报。

农科院黄凤洪:褪黑素缓解高脂饮食老龄大鼠的认知障碍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IF:11.613]

① 长期服用褪黑素降低老年大鼠外周胰岛素耐受,降低海马区氧化应激水平;② 褪黑素治疗减少高脂饮食(HFD)喂养老龄大鼠的活化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海马区TNF-α水平,阻止HFD诱导的β淀粉样蛋白积累和海马区TAU磷酸化;③ 褪黑素治疗恢复长期HFD导致的老龄大鼠脑胰岛素信号损伤;④ 褪黑素治疗逆转HFD诱导的认知衰退,并使海马长时程增强水平、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活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胆碱能神经活动恢复正常。

Melatonin Alleviates Cognition Impairment by Antagonizing Brain Insulin Resistance in Aged Rats Fed a High‐Fat Diet
05-03, doi: 10.1111/jpi.12584

【主编评语】来自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黄凤洪团队在《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褪黑素可通过降低脑胰岛素抵抗及海马氧化应激,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老龄大鼠的认知障碍。(@沈志勋)

Science子刊:响应温度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6.71]

① 开发一种基于镍钛诺弹簧的生物材料,其中还包含聚合物臂及弹性回位元件;② 该生物材料可在高温下解聚,而在常温下恢复至初始的聚合状态;③ 使用可降解微针将装载有模型分子的生物材料递送至猪的食管中,并用55℃热水冲服,高温下,该高柔韧性的生物材料解聚形成圆柱形,可安全通过食管;④ 在胃中恢复至常温后,该生物材料重新聚合形成有孔球形,可在胃中稳定安全地存留数周以释放药物。

Temperature-responsive biometamaterials for gastrointestinal applications
04-17,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8581

【主编评语】《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温度敏感性的生物材料,通过热水冲服,可使装载了药物的生物材料变性并顺利通过食管,并在胃中的正常温度下使生物材料恢复原本的形态,实现药物递送和释放。(@沈志勋)

血红素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影响肠稳态

Microbiome[IF:9.133]

① 雄性大鼠短期喂食富含血红素(HEM)的饮食,考察HEM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对粘膜和肠道内稳态的影响;② 结肠粘膜屏障的通透性、炎症和醛类化合物解毒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肠腔HEM和脂质过氧化标记物相关;③ 捕获肠腔HEM可使结肠上皮细胞的基因毒性、通透性和活性氧形成正常化;④ HEM饮食中添加碳酸钙,可以使得肠腔HEM在体内被捕获,并抵消HEM诱导的生理作用;⑤ HEM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与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产物相关。

Haem iron reshapes colonic luminal environment: impact on mucosal homeostasis and microbiome through aldehyde formation
05-06, doi: 10.1186/s40168-019-0685-7

【主编评语】红肉中富含血红素,过量食用红肉可能增加结直肠癌风险。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血红素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可破坏大鼠结肠粘膜屏障,诱导炎症及基因毒性的产生,改变醛类化合物解毒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且上述作用与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产物相关。(@沈志勋)

Cell子刊:细胞内吞-自噬网络限制肠道干细胞增殖

Developmental Cell[IF:9.616]

① SH3PX1是一种果蝇SNX蛋白,可通过特定细胞内吞-自噬网络来限制肠干细胞(ISC)分裂增殖,显著影响肠稳态和宿主寿命;② 阻断该网络会使表皮生长因子保持稳定并循环至细胞膜,激活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钙信号和内质网压力,促进ISC增值;③ ISC过增殖导致上皮压力和基因表达变化,进一步促进ISC增生;④ 人细胞中,阻断细胞自噬同样增加ERK活性;⑤ 高微卫星不稳定性和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等癌症中,许多细胞内吞-自噬相关基因发生突变。

An SH3PX1-Dependent Endocytosis-Autophagy Network Restrains Intestinal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by Counteracting EGFR-ERK Signaling
04-18, doi: 10.1016/j.devcel.2019.03.029

【主编评语】《Developmental Cell》近期发表研究,发现细胞内吞-自噬网络中的多个基因参与调控肠干细胞增殖,从而影响肠稳态和寿命。该结果证明,破坏细胞内吞和自噬过程可能是激活RAS-ERK、导致GFR依赖型癌症产生的新机制。(@小肠君)

吃得不健康,眼睛不明亮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IF:5.151]

① 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POS)通过Rab5、Rab7囊泡、lamp /2溶酶体和LC3b‐自噬体被严格调控和转运,但这一转运过程存在相当程度的变异和灵活性;② 氧化应激和自噬失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作用于细胞内的细胞器和物质转运过程;③ 氧化应激和自噬失调对细胞物质转运过程的影响差异性,仅体现POS囊泡运输中,说明上述影响是物质特异性的;④ 饮食和营养因素引起的氧化应激改变,可以引起细胞水平的功能变化。

Oxidative Stress and Dysfunctional Intracellular Traffic Linked to an Unhealthy Diet Results in Impaired Cargo Transport in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
03-05, doi: 10.1002/mnfr.201800951

【主编评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对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近期发表研究,发现与不良饮食相关的氧化应激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细胞功能病理变化有关,对于研究饮食-健康相关性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大连医科大学李华军:岩藻多糖和低聚半乳糖改善大鼠血脂异常

Nutrition[IF:3.734]

① 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喂养大鼠分别强饲生理盐水/岩藻多糖(FUC)/低聚半乳糖(GOS)/FUC+GOS,干预持续8周;② 补充GOS和FUC改善了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血清胆固醇、LDL-C、LPS及总胆汁酸异常;③ 并缓解了肝组织脂肪变性和主动脉弓损伤,增加了小肠中的胆固醇7-α羟化酶表达和胆盐水解酶(BSH)活性;④ 同时,GOS和FUC对肠道菌群的组成也有改善作用;⑤ 在体外,补充GOS和FUC增加了干酪乳杆菌DM8121的BSH活性。

Fucoidan and galactooligosaccharides ameliorate high-fat diet–induced dyslipidemia in rats by mod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 and bile acid metabolism
03-11, doi: 10.1016/j.nut.2019.03.001

【主编评语】来自大连医科大学李华军团队在《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两种益生元——岩藻多糖和低聚半乳糖在体外可增加益生菌——干酪乳杆菌DM8121的胆盐水解酶活性,在体内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血脂异常及其它相关症状。(@沈志勋)

中科院朱永官团队:植物共生菌群如何传递抗生素耐药性?

Trends in Plant Science[IF:12.149]

① 有机肥量使用、灌溉等途径,加速了抗生素耐药性在植物共生菌群中积累,但是植物共生菌群的抗生素耐药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② 植物菌群是沟通人类和环境菌群的媒介,是人类接触来自于环境的抗生素耐药性的重要途径;③ 与植物相关的微生物通过食物链、人与环境直接接触以食品加工、保存和运输等环节,加速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④ 食物链是人体共生菌群从环境、植物菌群中获得抗生素耐药性的主要途径。

Antibiotic Resistomes in Plant Microbiomes
03-16, doi: 10.1016/j.tplants.2019.02.010

【主编评语】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朱永官团队近期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综述,强调了植物菌群在抗生素耐药性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抗生素耐药基因溯源、管控都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重视噬菌体在抗生素耐药性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776]

① 噬菌体可促进基因转移,可能是细菌进化、获得的适应性的主要推动者;② 依赖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发现环境噬菌体在抗生素耐药性的获得、持留以及扩散中发挥的作用很可能超出预期;③ 但是噬菌体对抗生素耐药性在环境中转移的影响程度,还需要进一步阐释;④ 包含抗生素耐药性决定因子的噬菌体以及噬菌体样颗粒分布广、种类多、环境耐受性好,有必要作为耐药性检测的目标之一。

Bacteriophages as Environmental Reservoir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03-21, doi: 10.1016/j.tim.2019.02.008

【主编评语】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Trends in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了噬菌体在抗生素耐药性产生、持留和扩散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建立统一的分析、监测网络来促进耐药性防控。(@小肠君)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梁婷婷,沈志勋,Echo-gdm,小肠君,迟卉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510 | 菌群紊乱也可能“遗传”

0509 | 主食还得吃!长期低碳水饮食或不利健康

0508 | 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3

0506 | 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2

0505 | 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1

0504 | 小肠菌群失调与功能性胃肠病

0503 | 治疗癌症,菌群可以参与哪些环节?

0502 | 营养匮乏,肠上皮如何维持正常的微生物防御功能?

0501 | 4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0430 | 食不可无大米,稻不可无菌群!中科院新成果登上NBT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