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怀瑾先生:国防的战备非常重要,不是为了侵略,而是求得和平

感恩关注👉 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
2024-09-03
‍‍


 ◆ ◆   ◆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至于军备武功,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善人来领导,只要七年之间,就可以保家卫国了。“即戎”,把军事上的国防建设做好,可以用兵应敌。但要有上面的重点——善人。善人并不只是做做好事,拿点衣服去送送人,做做冬令救济的善人。这个善的意义很大,是包括了道德、学问、才能。这样的人领导人民七年,就可以富国强兵了。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现在把孔子这句话放在《子路》这篇的最后作结论更妙。因为子路的个性比较冲动,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孔子骂过子路,“暴虎冯河”,只晓得用武力、用军事,偏向于武功,而不懂得为政之道。可是在这里的结论,却主张一个国家无论如何不能忘记国防,不能忘记军事。如果不教人民军事的知识和技能,不巩固自己国防上的战备,等于自己要把国家丢掉,是不可以的。孔子在许多地方,表面上看起来,不大赞成用武力解决问题,但对于国防的战备,他认为非常重要。个人的修养也是如此,随时要准备战斗的精神,但不轻易用兵。中国武功的道理也是一样,练拳、练刀、练剑的人,要练到最高的武功,可不是为了轻易杀害别人,而主要在于求得和平的自卫。(《论语别裁》)


老子也再三告诫后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但是,老子并不是反对战争,在国防上,军事戒备绝对需要,但不可以兵强天下,不可以用武力来侵略别人。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动大战的德国和日本,原对老子哲学很有研究,但却忘记了“不以兵强天下”这一句话,违反了这个军事哲学原则,所以最终失败了。


老子并不是反对军事,他说到“强”字的意义,那只是加强自己国家的国防建设,如果想要侵略别人,便会失败。老子的军事思想、政治哲学的原理在什么地方呢?“其事好还”。前面引用《易经》的话“无往不复”,这是因果报应,每件事必定是回转过来报应的,你怎么样打人,就会怎么样被人打;你怎么样去杀人,就会怎么样被人杀。“其事好还”就是这个意思。对任何一件事,不能轻易随便,你打出去五十斤力量,回转过来的是一百斤果报。东方的几大哲学,几大教理,始终站在同一个原则,就是“天道好还”,也就是天道之因果循环。


下面告诉我们一个原则,是学军事哲学必须了解的。“师之所处,荆棘生焉”,经过大规模的战争以后,那个地方整个被破坏毁灭了,所有山林草木以及几百年的建设成果,刹那之间消失了。“师”就是兵,只要战场在那里,那个地方就要遭到破坏,“荆棘生焉”,长了很多野草,变得荒凉了。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这种经验,不会了解;经历过战乱的人,就会知道战争之后的战场,会成为传染疾病瘟疫的地方,有时并发旱灾、洪水以及发生瘟疫的流行。所以,后来学军事哲学的人,对这个道理都很清楚。世界上真正的名将,能懂得军事的,都不敢轻言战争。这不是因为胆小怕战,而是由于仁慈,不愿也不忍看到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任何一个士兵,都是经过母亲十月怀胎,父母辛辛苦苦把他养育长大成人的,但在战场上只要几秒钟就没有了。而且牺牲在战场上的,不只是少数的一两个人,而是百千万众。所以,懂得军事的人都怕谈战争。


世界上只有读书人喜欢谈战争。我常碰到许多知识分子,他们对于战争的看法,好像小孩子玩游戏那么容易,像看柔道比赛一样好玩。殊不知,战争是极不容易之事,是悲惨之事——“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所说的这个军事哲学,充分代表了传统道家的军事思想。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高明的军事领导人,是心怀仁慈的,希望领导天下国家止于至善。以善的力量,战胜一切邪恶,绝不是以自己强盛壮大的武力,去侵略人家,威胁人家。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一个当大统帅的人,当帝王、领袖的人,应以仁慈的心、善良的政策来救世界,来爱天下。他们虽一心济世救人,并没有认为自己了不起,绝没有骄矜的心理,也不自我表扬。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如果带了成功的骄傲,已经是失心病狂了,这种领导人终归会失败的。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万一发生战争,必须要用兵的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逞强好胜。所以,最高军事哲学的思想,是不得已而为自己防备。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中国做人原则的两句古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这个原则。(《老子他说》)


中国人是永远爱好和平的,在什么地方证明呢?就在中文的这个“武”字。什么叫“武”?从三千年以前中国人解释,“止戈”为武,戈是武器,止是停止。但是人类如何才能永远停止打仗?只有以武器来阻止武器,才不打仗。所以中国文化几千年,始终不肯去征服别人,只有抵抗侵略。这个“武”字是“止”和“戈”二字合并,意思是停止战争。(《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hymt-2020或  hymt-2021

本文源于公号恒怀书院。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生活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