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设局钓鱼,反手举报收礼老师:他们,一个坏,一个蠢

番薯壳 北城远在北方
2024-09-16

视频

家长设局钓鱼,反手举报收礼老师:他们,一个坏,一个蠢


在安徽省合肥市,教师节当天发生了一起引人深思的事件。

一位家长以一种极其隐蔽且计划周密的方式,向孩子的老师赠送了高价值的礼品,包括五粮液酒和高档化妆品,总价值不菲,随后迅速举报了老师的收礼行为。

这位家长先是巧妙地将礼品放置在老师小区附近的水果店,并电话通知老师自行领取,整个过程中,他进行了电话录音、蹲点观察、偷拍取证等一系列操作,确保了自己行为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位老师的行为。

在当今社会,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教师收受礼品,但仍有部分学校存在送礼风气,甚至有的老师会通过各种方式暗示家长送礼。

家长们送礼的初衷,往往是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孩子多加关照,无论是学习上的关注、座位的调整,还是班级职务的分配、评优评先的机会等。

然而,这种风气不仅扭曲了教育的本质,也让家长们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们不满这种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跟风送礼,以免自己的孩子受到冷落。

在这起事件中,女老师本有两次拒绝礼品的机会,但她都没有把握住。

第一次是在接到家长电话时,她本可以明确拒绝,指出收礼是违反学校规定的,但她没有这样做。

第二次是在实际取到礼品,发现其价值远超普通水果时,她仍然选择了沉默和接受。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位老师是否已经将收受礼品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认为高价值的礼物也无可厚非。

最终,她的行为被家长举报,受到了应有的处理,这也算是自食其果吧。

再来看这位家长的行为,他的做法确实令人咋舌。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是被迫送礼后的反击,还是孩子在学校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报复——他的做法都显得过于极端和缺乏理智。

他精心策划的“做局”,不仅伤害了老师的名誉和职业生涯,更可能给孩子未来的学校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毕竟,其他老师在得知此事后,很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戒备心理,甚至刻意保持距离。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但在教育领域,送礼和收礼应当有明确的界限和规定。

正常的交往和礼物往来是可以接受的,但强迫、暗示家长送礼或针对不送礼的学生进行不公正对待则是严重的错误。

教育局和《教师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旨在维护教育的公平和纯洁。

然而,这位家长的做法虽然从法律角度看可能没有问题,但从道德层面来说却是值得商榷的。

我甚至觉得这个家长做法还是有所欠缺火候,应该先默默的保留好相关证据。

以后每个重要节日送礼记录都是如此,等孩子毕业了再向教育局举报,来个秋后算账,岂不是一举多得?

你看下面的家长多“聪明”。




回想起几年前沈阳发生的那起事件,也是一场由家长精心策划的“举报大戏”。

家长在请老师为孩子补课后,课程一结束便立即向教育局举报了老师的有偿补课行为。

恰逢双减政策新出,补课成为敏感议题,老师因此遭受重创,不仅退还了补课费,还被罚款。

这看似是家长“白嫖”的胜利,实则让老师的声誉扫地,尤其是对于那些原本对其有信任基础的熟人来说。

这样的行为无疑让人心寒,质疑其道德底线。

这样的“智慧”之举,在不少人眼中却是自私与狭隘的体现。

它挑战了家校之间的信任基石,让其他家长望而生畏,担心自己是否也会成为下一个被“算计”的对象。

对于孩子的成长环境而言,这无疑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可能对孩子未来的社会交往产生负面影响。

而更深层次上,这种举报行为触及了社会人情往来的敏感点。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中,送礼与回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也是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将这种行为一概视为不耻,忽视了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显得有些偏激。

我们总是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老师违纪了,没得洗,他只是蠢,但罪不至死。

这个家长打着正义的旗号,法律上正确,但令人不耻,这是赤裸裸的坏。

总结起来就是:他们,一个蠢,一个坏。都不是好人。



相关阅读

教师节惊魂:一瓶五粮液引发的“师德风暴”

教师被‘圈套送礼’缠上,背后隐藏的教育道德难题是啥?

合肥教师节送礼风波引发的深思:连昔日小妾之德亦难寻的今日

教师节家长先送礼后拍视频举报:36计都用上了,如此收礼送礼谁之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城远在北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