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知刑博士生学术沙龙第1期顺利举行

本期沙龙概要







2023年3月29日中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知刑博士生学术沙龙第1期顺利举行。2020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金炜凯和徐长江同学分别开展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时延安教授、陈璇教授与李立众副教授出席沙龙。由2021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余昌安同学担任主持人。








1






金炜凯同学的主讲题目为《对注意义务的合理边界之探索——社会角色理论之提倡》,评议人为郑平心、张嘉轩。金炜凯同学认为,当前以利益衡量思维立论的“不被容许的风险”这一构想以及直接检验行为人法忠诚动机的判断规则,均无法合理划定过失注意义务边界,进而提出了社会角色标准作为解决方案。



针对报告内容,2021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郑平心同学指出,报告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且论证扎实、语言流畅,完成度较高。郑平心同学建议将部分学者观点的引用作为脚注,使得论证可以更加紧凑和直白。此外,可以在文献综述部分增添对于我国通说及国内学者观点的评述,并在文章中进一步回应,应如何统合社会公众的分歧来对相应角色加以客观化。2022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张嘉轩同学首先对论文良好的结构安排和材料组织、作者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可贵的学术勇气表示肯定。其次,张嘉轩同学针对案例选取是否典型、驳论部分是否充分、个别说理是否明白晓畅等,提出了几点商榷意见,最后就过失不法和罪责的关系问题向报告人提问。




在老师点评环节,李立众副教授指出,应特别注重择取案例的典型性,以免削弱文章的说服力。时延安教授认为,论文写作应平衡国内外文献的参考数量,应该更具有本土问题意识。此外,在对判决书进行梳理的时候,不能遗漏辩护人意见和对证据的评述内容。陈璇老师首先指出,文章择取的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其次,作者对于文章可能遭受的质疑和反驳应该提前做好预设与回应准备,并在文章中体现,以提高文章的说服力。最后,论文写作应该做到详略得当。

2






徐长江同学的主讲题目是《对公防卫权:问题、原理及教义学建构》,评议人为何沛锡、王冰鑫。徐长江同学认为,尽管学界关于对公防卫权的讨论存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立场,但其争议可归纳为论者对行政行为公定力的适用范围和法律效果存在不同认识。为弥合矛盾,寻求共识,应以公定力理论为基础,结合正当防卫的立法规定,探索对公防卫权的教义学路径。



对此,2021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何沛锡同学指出,报告人的论文实际上是以行政行为的公定力切入点,讨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认定的问题,将文章标题总结为对公防卫权可能稍有不妥。另外,全文的核心更多是围绕行政法领域的相关知识在进行讨论,刑法教义学上的讨论稍显不足,与文章标题中的教义学建构不匹配。最后,何沛锡同学从案例选取的角度提出,报告人在批判既往观点时最好结合案例展示既往观点的不足。2022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王冰鑫首先指出,报告人的论文的选题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而且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次,王冰鑫同学从论文的整体结构和观点论证两个方面提出了商榷意见。一方面,文章的整体结构可以遵循“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相关教义学问题的争议→更深层次的理论争议→相关教义学问题的解答→妥当解决司法实务中的难题”的思路,这样有利于行文层层深入。另一方面,对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的解决,似乎可以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深挖,以促进论证的严密性和说理的充分性。




时延安教授认为,文章写作应突出问题意识,可以从宪法角度对学理资源做进一步挖掘。李立众副教授指出,文章的语言表述应该自然,如何雕琢自己的文风,是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陈璇教授则建议,涉及部门法交叉问题研究,文章的重心应该回归对于刑法问题的讨论。

在自由讨论环节,2022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范洁同学针对《对公防卫权:问题、原理及教义学建构》一文指出,文章应该进一步点明借鉴日本程序法理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2021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杨馥铭同学则认为,以行政诉讼结果作为不法侵害的判断前提,会出现判断时间节点不一致的问题,不利于防卫人行使防卫权。

撰稿:郑平心
摄影:范 洁
审校:会务组

往期推荐:

学术沙龙预告|知刑博士生学术沙龙第1期

会议公告|“单位刑事制裁的改革与刑事审判中合规促进”研讨会公告

会议公告|民刑对话:共同破解民刑关系与民刑交叉难题研讨会公告(二)

会议公告|“面向未来的刑法学:理论发展与方法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公告

新闻 | 第五届中日刑事诉讼法国际研讨会圆满举行


编辑:董晓瑾

审校:马振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