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间至味在广府

话说佛山
2024-08-31

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

无论解放前叫菜帮,还是解放后叫菜系,说的都是餐饮和地域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一方话,做一方菜。只不过,有些菜系能走的更远,能走到世界各地,粤菜即如此。

粤菜三分,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

狭义的粤菜就是广府菜,即说“白话”(广州话)的地方的菜,广西梧州地区讲“白话”,所以也是广府菜,菜风一样,只是食材有点不同。1955年之后,按行政区域划分菜系,凡广东地区的都叫粤菜,这是广义的大粤菜。

讲潮州话的地方叫潮州菜。汕头人不服气,一定要加进去,所以也叫潮汕菜,基本是在粤东沿海,海陆丰潮汕平原这一片。

讲客家话的地方叫客家菜。客家菜以前也叫东江菜,因为是东江流经的地方,如惠州。后来慢慢把风格风俗风味相似的统称为客家菜。

如果是语言交集处,互相就有影响。比如湛江、茂名是广府菜,只是海鲜多一点。但茂名菜和潮州菜也有点相似,因为有些打鱼者从潮汕那边过去,将烹饪风格留在了茂名。海南有不少人讲闽南话、潮州话,所以和潮州菜风格相似。潮州人历史上南迁而来,有福建来的一支,所以潮州菜跟闽南菜很相似,用材、调味以及饮食风俗都相似。严格一点说,潮州菜跟福建菜更贴近,但因为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因,仅作为粤菜的一个分支。

香港也算广府菜,整个珠三角,以及现在说的“9+2”,粤西和广西靠东这一片,粤北韶关这一片,都属于广府菜。只不过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需要,都希望挖掘地方菜品,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地方菜,比如湛江菜,茂名菜,东莞菜,等等。但从大概念来说,它们还是统称为广府菜。

同为广府菜,各地也有各自的特色,比如湛江跟茂名靠海,做海鲜的风格和广州就有点不一样。为什么还是一个大广府?因为它们的烹饪技法,使用原材料的理念,用的调味料,大体相近。至于用大众食材做的大众菜肴,更是品位一样,叫法一样,食材搭配基本也一样。

广府菜的起源

任何一种菜系,都和这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息息相关。

广府菜源远流长。从西汉时期南越王墓发掘出的食材、图画和鼎、鍪、甑、烤炉等烹饪餐具看,当时的广东人就抓蛇吃蛇,吃禾花雀,吃鱼虾,天上地下水里都吃,南北风味都有,特别是水产品就有14种。岭南四季常青,食材丰富,《晋书》中就说,“广州包山带海,珍异所出”。

从南越王墓的挖掘还发现,粤菜不仅食材丰富,“飞、潜、动、植”兼备,在饮食方式上也不拘一格。南越国的“食官”、“厨丞”,用平底锅,用铜煎炉,用铜烤炉,将当时中原地区的烹调技艺和炊具兼收并蓄。历史上很多北方的达官贵人被贬到广东,他们的厨师也跟到这里,带来了北方的厨艺。

从汉代开始,广州就是陆上交通枢纽和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唐代更是国内第一大港,“通海夷道”,清代又曾是“一口通商”的口岸,所以广州很早就与海外美食相遇。历史上,来自中亚、西亚的“胡人”将富有“洋味”香菜、菠菜等引入,成为广州人的日常食物。清代中前期,西餐传入岭南,粤菜里流行的“焗”,就是英文“cook”的粤语谐音。

南宋时期,“南海一号”将广彩从广州带至欧洲,其中的饮食器具,备受西域各国达官显贵的喜爱。据近年对“南海一号”的挖掘,仅前期出水的瓷器就有6000多件,其中多为饮食器具。(注:“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在今天广东台山市一带海域失事沉没的一艘木质古沉船。)

明清时期,广东制造的餐具“广锅”鼎鼎有名,吴承恩写的《西游记》里,孙大圣吓唬妖怪时就说,“拿广锅把你这妖怪煮成杂碎!”

饮食生活与民风文化

在饮食风俗上,广府菜的饮早茶在世界独一无二,可惜没有申请非遗。

饮早茶是一种亲情的欢聚,特别是节假日,早上起来就在一起欢聚。饮早茶也是社交,以前谈生意常常通过喝早茶来拍板。饮早茶还是社会时事口口相传的信息交流方式。最后,饮早茶也是休闲娱乐,一盅两件,其乐融融。

广府菜的午正餐,绝大多数是商业来往,或公司、单位的用餐。正晚餐,聚会比较多,商务的、亲情的都有。这跟别的地方基本相似。广府饮食的特色在于宵夜,这是最有特色的,和潮汕地区的打冷、台湾地区的夜宵是一个形式。由于宵夜给人一种对身体不健康的印象,所以现在大大减少了。

广府菜的宵夜,和外地的小吃不同,它是作为一种正餐来做的,是可以做大菜的。

小吃也是广府的特色,过往24小时到处都有,现在没有这么多了。但小吃的品类还是很多,现在到广州的文德路,就能看见每天有大把人排队吃甜品,“二沙三糊”(红豆沙、绿豆沙、芝麻糊、杏仁糊、核桃糊),汤圆,糖水。还有就是云吞面,布拉肠粉。

粥也是广府菜的特色,粥里有肉,外地很少见。广州最出名的艇仔粥,将新鲜的鱼片、葱花、蛋丝、海蛰、花生仁、浮皮、油条碎等原料,佐以滚粥冲烫粥料的独特手法,立即冲滚,稍后品尝。

潮汕人邀约饮茶,是工夫茶,种种“工夫”都为渲染一个“茶”字。而广府人饮茶,重点不是茶,是“一盅两件”中的虾饺、拉肠、烧卖、粉果、凤爪、叉烧包、牛肉丸、蛋挞、煎饺、马拉糕、萝卜糕、春卷、咸水角、芋角、糯米鸡、裹蒸粽、蒸排骨、蒸猪肚、牛百叶等等,是统称为“点心”的食物,“两件”其实是多件。

过去人说“广州三件宝”,是陈皮、老姜、禾秆草,是烹饪用的三样佐料。后来人说“广州三件宝”,变成了“烧鹅、靓汤、凉茶铺”。广府人“先甜后苦”,紧跟在糖水铺后面的往往是凉茶铺,自讨苦吃,以除“湿热”。“凉”不是指温度,是指功效,“茶”不是普通茶叶,是中草药熬制的汤剂。

广府饮食,跟广府人的性格、生活、营商、社会、民俗、民风是分不开的。

首先,广府人比较实在,干活说话都讲究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做小本生意、当地生意的多,小富即贵,不太追求大富大贵。广府人到外面做大生意的不多,这和潮州人不一样,潮汕人做大生意的多,包括在东南亚做大生意的都很多。除了顺德碧桂园、美的,广府人出的500强大企业几乎没有。广府人和希望走仕途、做文化的客家人也不一样。他们老实朴实,在本地生活得安安稳稳,北方战乱基本也不会影响岭南,所以他们安乐稳定,每天都讲究要吃好。

第二,从经济角度看,广府是比较富饶的地方,加上对外沟通交往的便利,很容易自给自足,满足生活所需。既然有经济基础,他们就追求新鲜的饮食,质量好的饮食,同时不过分去改变食材的性质。

第三,广府长期以来政局稳定,接受外来事物非常便捷,不排外,开放包容,所以在烹饪饮食方面,多多少少把外邦的一些风气,比如西餐,比如外来调味品,都接纳进来。

天下菜系也像江湖,粤菜、广府菜的江湖地位是世界公认的,是精致菜肴的代表,但广府人从不喜欢吹嘘,“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不会编故事,如果在文化上更多一些锤炼和推广,广府菜将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方水土,有滋有味

今年广州的亚洲美食节,有很多高水平的论坛,将美食和文化联系起来,推动亚洲各国文明的互鉴。但我略感遗憾的是,在五星级酒店吃的几餐饭,好像和心目中以及大师讲述的广府菜有点落差。我们从吃饱到吃好,到吃精吃贵,再到吃健康吃“混搭”,花样越来越多,但那种热气腾腾又原汁原味的“至味”,好像不知去了哪里。

黄振华做了无数珍馐百味,但现在有人请他出门吃饭,他只吃三样:白切鸡、清蒸鱼和一碟青菜。他说,越简单常见的菜,越美味。“清蒸鱼就像广州人,不做作,不夸张,不复杂,很低调,很安静,很平和。没有什么特别的陪衬,就靠自己,原汁原味,品质过硬。”

我没有想到的是,此次广府之行中吃的最好的一顿美食,不是在都市里的酒店食肆,而是在距离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80公里外的清远英德县浛洸镇,一个叫鱼咀村的省级贫困村。

这是一个拥有汉县建制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村里114户村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过去一两年,广东省广物集团与碧桂园先后进驻鱼咀村,全面助力鱼咀村脱贫发展。

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几个省市中,广东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最突出的。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仿佛就是两个世界。5月19日晚,看了一天扶贫情况的我们一行人,在鱼咀村吃饭,厨子是从两公里外的邻村请的会烧菜的普通村民,食材则是在附近就地取材。因为广东省有多个单位和英德对口扶贫,这里引进了不少好的食材品种。

这顿晚饭,是我几年来吃的最好的一顿美食。没有之一。菜品包括:英德土茯苓煲老鸡、地胆头蒸鸭、清蒸水库鱼、炆藏香猪、萝卜烧牛腩、瓦煲焗排骨、特色煎蛋角、香炸山坑鱼仔、芥菜豆腐煲、清炒时蔬。

这些食材都是本地长的、跑的、游的,唯一比较特别的是藏香猪,是云南香格里拉引进来的品种。菜的做法,有点像广府菜和客家菜的混搭,口味有一点重。

其实最好吃的东西,并不是那么神秘和神奇,就是本地取材,本地人烧制的可口的家常菜。这一方水土上的食物,最是有滋有味。

我因亚洲美食节而去的广州,最后发现真正的美食在乡下,在民间,在寻常。

我相信广州的朋友并不会怪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正如29年前我走进这座城市时,它对一个外地人是如此的包容。一粥一面,一叠肠粉一盘炒粉,清蒸鱼,炒凉瓜,就是我所爱的广州美食。而广州人的务实,勤恳,内敛不张扬,更是深深影响了初出校门的我。

中国之大,哪里都有美食,但食材之广,做法之鲜,传统之深,创新之频,该是广府菜独树一帜吧。

每一块土地的本色,就是这块土地上的人间至味。

广府如此,天下如此。希望你我也如此。(节选 作者:秦朔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