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丨《初潭集》

融媒体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
2024-08-24


《初潭集》是明代思想家李贽于1588年在麻城龙潭湖畔芝佛院写成的著作。在书中,李贽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和明焦竑《焦氏类林》的材料重新分类编辑,并通过批点、评论来阐发自己的思想。全书内容分“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大类,每类之中又各有子目,皆采纳古人事迹,并随意插入评语,表达了李贽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反对矫饰,弃假存真的叛逆精神。




李贽(1527—1602) ,初姓林,名载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龙湖叟,泉州府人。明末思想家、文学家,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嘉靖三十一年( 1552) 中举,历任共城(今辉县) 知县、国子监博士、姚安知府。后弃官,寄寓湖北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期间,吸引了许多学子慕名而来听讲学习。

李贽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等思想及现象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他在《初潭集》中的观点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例如他曾犀利而独到地对于违背人性、另有企图的道学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批判,表示:“世之好名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能起名也;无用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欺罔济用也。欺天罔人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售其欺罔之谋也”(卷二十《师友·道学》)。面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纲常伦理,他则充分肯定了女子权利,高度赞扬了古代贤媛,批判了女色亡国论,表示:“夫妇之为物始也,如此极而言之,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明矣,而又谓一能生二,理能生气,太极能生两仪,不亦惑欤?夫厥初生人,惟是阴阳二气、男女二命耳,初无所谓一理也,而何太极之有”(卷一《夫妇篇总论》)。

除了本书体现的思想外,李贽在其他著作中体现的启蒙意识与重要实践,也非常值得我们了解关注。例如他在《焚书》《藏书》等著作中提出的“天之立君,本以为民”“庶人非下,侯王非高”等提倡民为邦本、人人平等的思想主张,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进行了批判性认识,是源自传统文化内部的思想启蒙。此外,李贽在担任姚安知府期间,他身体力行地践行了与中华传统民族观,以“其根本盛者,其枝叶无穷”为主要内容,通过因俗而治、文明开化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各个民族居民和好相处的局面,也为我们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李贽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言论与个人行为对于清末民初之际的思想解放运动乃至当下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作品中的思想认识与理性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发掘价值,在新时代下也启发着我们要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李贽《初潭集》为明万历间刻本,三十卷,每页9行20字,白口,单黑,四周单边,版框高20.3cm,宽13.6cm。

参考文献:

[1] 王忠阁:《〈论李贽初潭集〉对理学思想的批判》,《江汉论坛》,2003年第3期。

[2] 葛荣晋:《李贽的价值观》,《中州学刊》,1989年第3期。

[3] 刘强:《李贽〈初潭集〉在〈世说〉研究史上的独特意义》,《兰州学刊》,2015年第2期。

[4] 张君谅:《李贽历史观浅议》,《历史教学问题》,1988年第5期。



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来源|图书馆
排版|梁斯淇
审核|贺露露 马丹妮 崔艺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央民族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