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家门口的好学校③】酷! 历史课开进博物馆,作文课走进大自然…

2017-09-13 上海教育新闻网

■和田中学的改变,首先体现在课堂:打破课堂边界,丰富课堂内容。针对不同孩子的学习情况,精细落实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力求“让每个孩子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始终存在差异。和田中学的老师认为,这种差异不是缺点,而是学生的特点,是丰富教育教学方式的一种资源,更是开展针对性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

“和合文化”滋养着和田的每个角落


4年15次走进各类展馆


如果语文阅读课走进图书馆,英语课设在了烘焙室,作文课走进了大自然,美术课搬进了中国艺术宫,历史课开进了上海博物馆和四行仓库……这样的课堂,是不是会让每个孩子眼睛一亮,发出一声,“哇!”

静安区和田中学,这样的无边界课堂已经成为现实。15门覆盖了全部学科的“馆教结合”课程将在4年中惠及每一名学生。校长盛毓认为,一所学校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知识,更应努力创造一个鼓励孩子乐学善思、拓展能力、适应社会的学习环境。

历史教师李小燕曾在上海博物馆担任过志愿讲解员,五年前,她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她把历史课堂开进了上海博物馆。

  预备年级的任务相对简单,主要是观察青铜器的器形和花纹,掌握博物馆参观方法,思考获取信息方式;随着年级上升,同学们要接受更高的挑战,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项小课题。历史课本上《暴虐与抗争》一课,则被李小燕搬进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不少同学学会从纪念馆内展示的旧报纸中,还原历史真相。

和田中学的茶艺课


  经过5年打磨,和田中学已经形成15门覆盖了全部学科的“馆教结合”课程。化学教师贾莉敏有一次在初三课堂上讲起自来水处理等知识点时,班上同学反响热烈,原来,同学们曾集体参观过梦清园,了解了上海的水利系统以及苏州河治理的过程及目前现状。当相关话题出现在化学课堂上,大家迅速联想到曾经见过的水处理模拟系统,展开讨论。

国际象棋拓展课很受学生欢迎


激发学生思维火花


走进专业展馆,不仅让学生开了眼界,更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女生马佳妮是个普通的女孩,走进上海博物馆的经历激发了她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她开始主动阅读大量历史书籍,两次在上海博物馆的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中获奖。女生沈昕茹则是因为跟着美术老师李佳颐走进中华艺术宫爱上了“海派书画”,“跟着老师去太不一样了,她不仅指出当中的中西方元素是如何碰撞和融合的,还跟我们讲了很多作品背后的故事”。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感叹,原来逛博物馆也可以这样有趣!

校副教导主任陈霱介绍,从今年开始,和田中学还将逐渐把“馆教结合学科实践活动”评价完整化、体系化。每一名参与了“馆教结合”课程的教师今年都将在专家的指导下交出一份非常细化的评价量表。参观中的表现怎样,参观后的作业含金量如何等,都将成为评价指标,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回到校园,在学校30余门拓展课中,老师们也将馆校结合的经验,运用到课程设计中,于是,阅读课搬进了图书馆,理化课堂多了各种实验探究。

机器人课程颇受学生欢迎


差异是一种资源


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节奏,和田中学开发出一套系统的“小升初衔接课程”。即将升入初一年级的万文悦回忆说,在入校之前的那个暑假,她曾和家人三次来到学校参加“校园开放日”活动:第一次是了解学校丰富的拓展课程;第二次是接触各学科的教师,听他们讲述初中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第三次就更有趣了,就是在教室里跟着班主任做游戏,大家在游戏过程中结交了新的小伙伴。

客观地讲,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始终存在差异。和田中学的老师认为,这种差异不是缺点,而是学生的特点,是丰富教育教学方式的一种资源,更是开展针对性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

每天早晨,数学教师、预备年级组长沈敏峰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学生的“获惑本”。按照他的要求,全班同学要在前一天放学后对全天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把一天的收获和疑惑分别写在笔记本上。按照孩子们写在“获惑本”上的内容,沈敏峰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解答学生的疑惑,并根据反馈情况不断调整授课内容。沈敏峰说,为的就是能让每个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

学生们开心地打起红鼓


每天感受积极情绪


盛毓坚信,“新优质”学校不只唯分数,不抢夺生源,不争抢排名,而是促进“人的发展”。

两年前,女生张涵瑜刚入校时,她的妈妈担心她被其他就读名校的学生甩开。两年下来,张涵瑜不但没有掉队,甚至连原本比较薄弱的英语学科都赶超上来。“英语老师得知她喜欢唱歌后,就鼓励她学唱英文歌曲,甚至还带他们到学校的烘焙室一边做西点一边讲美国的饮食文化。”张妈妈特别赞赏这样的课程形式,“我能感受到孩子的充实快乐,我很信任这里的老师,也很期待孩子的未来”。

英语课也搬进了烘焙

和田中学的改变,得益于打破课堂边界,丰富课堂内容。针对不同孩子的学习情况,精细落实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力求“让每个孩子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如今,和田中学成了镶嵌着在家长心头的一块“和田美玉”。

记者:张鹏(文汇报)、陆梓华(新民晚报)、程媛媛(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来源:文汇报、新民晚报 

图片由学校提供

搜索公众号并添加为好友

“上海教育新闻网” 

为您提供最及时、最精粹的教育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