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饮酒是佛”---不被酒饮的坦山和尚

    乐饮者中,自古不乏英雄豪杰、伟人、大艺术家,甚至名僧知识,所以不见得饮酒都是坏事。问题是酒无罪,而被酒乱智就成问题了。我等凡人因酒身致名裂,如来深感痛心。

 

    从前,第一个开设东京大学佛学讲座的原坦山和尚,一天和目白僧园的释云照律师应邀到某家共进午餐。云照律师是赫赫有名的戒律家,滴酒不沾,而坦山和尚却是斗酒不辞的酒中豪杰,这一对偏落翩碰到一起。

 

    云照律师平素对信徒严格说教,见坦山和尚毫不客气开怀畅饮,终于忍无可忍,便点了坦山和尚几句。可坦山和尚却满不在乎,还大言不“不喝酒的家伙,不是人。”

 

   “不是人,是什么?”云照不依。

 

    “是佛啊。”坦山若无其事,弄得云照律师也有口难辩,只好忍气吞声。乐饮者中,自古不乏英雄豪杰、伟人、大艺术家,甚至名僧知识,所以不见得饮酒都是坏事。问题是酒无罪,而被酒乱智就成问题了。对我等并非英雄伟人的凡人因酒失去理智,贻害家庭、社会竟至身败名裂,如来深感痛心,因之严戒,曰“勿饮酒”。

 

    至于被饮,就不仅限于酒了。我们实际上在被各种东西饮之,醉态百出,而旁观者的眼光也变得令人费解的盲目,麻木不仁。被色欲、财欲、空想饮之,为名誉心、文学、哲学、思想,甚至神佛陶醉,丧失一切自主性,进而丧失确的理性和判断。大乘佛教在广义上将这些沉醉者统称为犯不饮酒戒者。

 

    达摩师宣示:“自性灵妙,名之于本来清净之法,不生无明之见,为不饮酒戒。”“无明之见”,即无批判的,盲目的见解。以自性以外的东西为依据,暂时性的想法,都是无明的见解。连囿于神佛、甚至拘泥于法或真理,古人亦示之日:“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一休禅师歌云:“想成佛,挖空心思也枉然;看石佛,石头疙瘩立路边。”

 

    对什么都不眷恋,就像淙淙流水一样,自由无碍的心,叫做不饮酒心。名之曰“灵妙的自性清净心”。

 

 

 

原坦山( I819一1892:日本明治时代曹洞宗僧,佛教学者。名觉仙,号鹤巢。1880年首任东京大学印度哲学科讲师;后任曹洞宗大学林总监。

    

  

释云照1827一1909):日本明治时代真言宗僧。俗姓渡边,岛根县人。出家后1844年上高野山修习真言密教;明治维新后提倡戒律主义,成立十善会,创建戒律学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