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六封信 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心(4)《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焦谛卡禅师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绢画 郑重《十八应真图册》3  阿罗汉旧译:应真

编者按: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东南亚一带。目前国内有一些实修团体在传授。其实修方法实用而有效,值得参考。焦谛卡禅师,世界闻名的著名禅师。一九四七年生,缅甸人。一九七三年毕业于仰光理工学院,成为电机工程师,其后出家,受沙弥戒。一九七四年受比丘戒。禅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精进禅修,并多次前往亚洲、欧美各地弘法并指导禅修,著作等。


第六封信 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心4)《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禅修与全部的生活有关

 

修者必须一再把心收回来,并专注在所缘境上。在禅修一段时间后,心不容易再跑掉,但是需要努力让心专注在所缘境上。长期修习,心才会自然专注在所缘境上。“寻”与“伺”两者都是心所。

 

我读过玛拉·塔卡的《神修:一种生活方式》一文,以下是我非常喜欢的段落:

 

……除非能发现自己天生有禅修的热情,否则不会想去过禅修的生活。禅修是一种完全的生活方式,不是部分或片段的活动,既不是西方式的,也不是东方式的。真正的询问者不会兴奋,而只是深深沉潜,没有肤浅的兴奋。这种观察的状态持续在清醒的时间,无论是在煮饭、上班,或是在谈话,观察的状况持续在清醒时的所有活动中。观察的状况一旦持续,敏感度会增强,而且从早到晚,比以前更能保持觉知。只把注意力放在心的活动上,而排除生活中的其他部分,是没有用的。禅修与全部的生活有关,换句话说,禅修与每一种身心状况有关。因此,把禅修从心理活动的小范围,带到意识的广大领域,这与坐或站的方式有关,和一整天的举手投足有关。无论是否愿意,心里的状态都从行为中表现出来。很少人了解持续谈话是禅修的巨大障碍之一。

 

片段的或特殊的生活方式,对禅修来说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多方面的了解。在我们的身体里,每个部位都与其他部位有关;人的生命亦然,生命中每个方面都与其他方面有关。生命中的感情、理智以及精神方面全是相互关联的,无法切割,如果人想切割的话,生命会不充实、不和谐,而且会有冲突、分裂和停顿。

 

你是否读过“佛陀非常仔细洗脚、手和钵”?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修行,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修行与生命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关。因此,无论是谈话,与他人交往、吃东西、睡觉,甚至笑的方式,每件事都反映着心。

 

如何深入思考?这需要平静、有正念的心,需要不会疲倦、焦虑而能清楚观察的心。清楚的观察是最重要的。人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有冲突,只有清楚的觉知和智慧能化解这些冲突。

 

试着去想积极一点的事。思想是强而有力的。让周遭的事使你更快乐,读一些使你的心平静、安宁和快乐的书;有些书是令人消沉的。还有,不要对自己或别人期望太高。在我修习“念处禅”两年后,我读到马哈希尊者有关修习念处的书,我发现我的经验大部分与他在书中所说相符合(这令我惊讶和欣喜),最好先修习得够久,然后再阅读有关“内观智慧的进展”的书,但要小心“内观智慧的进展”并不值得骄傲。

 

佛陀教导的一些基础知识,一定要知道。如果没有从明师听过“法”,就不可能正确修行“法”。修行需要多少经典、教法?这个问题并没有一定的答案。

 

持戒是必要的,不持戒便无法使自己平静。持戒有助于禅修,禅修也有助于持戒。持戒是一种律仪,正念也是一种律仪。律仪可以减少痛苦。

 

在美国,你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是真诚的,有些了解“法”,然而许多人将印度教、禅、西藏密教、南传佛教和西方的心理学完全混淆了。有人说美国仿佛是用成分很多的缅甸咖喱(各种各样的东西)混在一起煮出的东西。没有一个地方是完美的。如果你对“法”一无所知,你会更困惑。去美国参观一次吧,生命是一连串的实验,没有人能告诉你,在那里你是否会快乐,然而你确实会拥有许多自由,你有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的自由。至于别人怎么生活,你又能说什么呢?那是他们的生活。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无知的。

 

对“法”的了解和修习是你唯一的保障。

 

我们经常对自己说谎

 

是的,越有正念的人,心越柔软。越敏感的人,对痛苦,对不愉快越敏感,也越容易被无意义的事所激怒。

 

你可能会感到不安,因为世间充满“无法觉知自己不善心的人”,而且这种人还要跟你分享面对生命的态度、作为。有时你可能因为人们不了解“法”,嘲笑修行的人,感到很不开心。有时他们甚至故意给修行人找麻烦,在僧众里也有这种事。因此,要了解这种人,并原谅他们。

 

有“舍”心的人是非常平静的。

 

有人问我:与人相处时,自己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激怒,或心烦?答案是:因为无法容忍那么多废话,不想浪费时间交谈和说闲话。以前这些人自己也喜爱交谈,说闲话,消磨时间,现在他们几乎无法忍受。一旦具足正念,他们就觉得话在嘴里不对味。如果不理人家,人家会觉得无趣,不高兴,于是就可能不讲礼貌。面对自己这种不能忍受废话的心态,一定要具足正念,要了解人们并原谅他们。

 

“我禅修越久,越有正念,就越想逃离这个疯狂的世界。”如果可能的话,这有多好!然而还不能改变现况时,要容忍,并且培养“心”,不然你会被累垮。

 

“你总是帮助我们,了解我们,你不需要别人了解你吗?是的,我不需要别人了解我,但是他们了解我,我会感激。了解别人不容易,其实我不了解别人,然而我会尝试。

 

了解自己是相当难的,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如何能了解别人?要了解自己,你一定要对自己非常诚实。

 

要对自己非常诚实真的很难,我们经常对自己说谎。我其实是伪君子,有人看到这点不免会觉得难过。或许你忘了我也是人,一个有时也会愚昧的人。我希望观察在我心里什么是真实的。当我看到自己的缺点,我不会激动或不安,我不会急着去除这些缺点,我也办不到,我只希望能如实地加以观察。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当我观察缺点时,我使缺点变了样。心非常擅长扭曲事情:自我蒙骗。大部分的时间我在欺骗自己,我在学习观察自我蒙骗。当我发现自我蒙骗时,我不会真的不安。

 

如果不是因为有正念,我的生活会是很糟的笑话。

 

了解自己的极限。对我而言,了解自己的执著,以及让自己不再执著,是多么难啊。你说:“人有执著。”只有清楚了解自己执著之所在,就在那里,才可以让自己不再执著。

 

人做事的时候,像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这是自我蒙骗。有时事情会变成这样,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自我防卫使人无法看到自己的弱点。人为地使自己愉快,就欺骗自己。

 

有时看见自己的弱点会很难过的,这需要勇气、诚实和正念。我只不过是发现缺点,加以改正,没有惹上大麻烦,人家以为我越来越聪明,其实我可能是大傻瓜。“一旦控制了愚蠢的言行”,人看起来就像是有智慧的样子。接受不可避免的一切,对心的平静非常重要。

 

真正的无常不是听听人家的故事所能体会的。在报纸上读到一些事件而了解无常,只是理智上的认知。真正看到无常,是当下经历,没有思考。

 

感受越深,对感受就越沉默

 

很难在一封信里交代每一件事。有很多话要说,而信的空间非常小。毕竟,我所说的不是很重要的大事,可能没有用处。我没有提到的和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对我似乎更重要。

 

我的心平静时,就没有什么可写的。

 

如果你想要真相,我会告诉你真相。朋友,听着,我爱的上帝在心里。——卡比尔

 

人建立种种观念,而观念却成为监狱。只要禅修有成,穿哪种衣服并不重要。如果知道东西的用途,给它贴上标签便没意义,然而人就是执标签、包装。你想受持多少戒,由你自己决定。

 

你可以选择一两个适当的所缘境,持续以正念加以观察,持续是最重要的。妄想无法使心愉快,观察自己的念头,不要去控制,清楚观察念头时,念头会停止。

 

我会禅修得更认真,我的心充满太多俗事。我旅行得太频繁,和人说了太多的话,现在我想再安静下来。想是一大负担。我犹如在公海上的艘小船里,孤独,没有无线电可联系,然而我有我的指南针:正念。

 

想法变得激进,又不想被误会,人就变得沉默,或是会说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话。若想说自己想说的话,人家去听不懂。人家虽听不懂,有时也会因此高兴。你为什么要表达你的想法?这是另一种执著。如果你放下那个执著,你的心会寂静和平静。

 

经常与他人和环境对抗,即使是轻微的对抗,也会引起精神紧张,最后会筋疲力尽。观察你的心,看看有多少对真实和虚拟情境的反应,观察你的精神紧张。最好住在一个你不用一直抗拒或有所反应的地方,你可能必须独自生活(如果你能忍受孤独)。

 

感受越深,一定对感受越沉默。这时人不能说话,必须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

 

被误会令人非常沮丧,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勇气接受事实,只想听自己喜欢听的。有时真相很可怕,真的,人害怕幻想破灭。你什么也抓不住,即使是法也不行。(然而什么是法呢?)只有去观察、去了解。大多数人在寻找抓得住的东西:某些理想、某个目标、某种方法、某个团体、某个宗派,凡是能认同的都抓着不放。你是否随时随地保持了正念?

 

除非你能拥抱孤独,否则你不会了解友谊的真正意义。对许多人来说,友谊只不过是克服孤独的方法。培养孤独的习惯,尽可能独自生活,看看你办不办得到。

 

如果你真的能面对孤独,住在那样的地方是很好的。如果你能找一位好朋友与你分享那个宁静的地方,那会更好,但是我认为这样代价就太高了。我希望你现在更愉快,做你喜欢的事。

 

第六封信 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心(3)《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六封信 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心(2)《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六封信 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心(1)《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南传佛教:1、缘起、前言《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一封信 简朴而安静的生活(上)《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一封信 简朴而安静的生活(下)《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二封信 深爱来自于深入的了解《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三封信 寻求自由生命的答案(上)《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三封信 寻求自由生命的答案(中)《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三封信 寻求自由生命的答案(下)《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四封信 做个小人物真快乐(上)《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四封信 做个小人物真快乐(下)《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五封信 活在当下的生活中(上)《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第五封信 活在当下的生活中(下)《觉知生命的七封信》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