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政研观察 | 老旧街区改造为城市细胞注入新活力

赵冰 中国建设报
2024-09-03

街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形态结构和功能构成的基本单元,一般由城市干道围合出相对开放区域,承载着居住、商业、文化、休闲等综合功能。老旧街区具有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文化底蕴,代表了城市的记忆和特色,是城市发展中留下的宝贵财富。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老旧街区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保护和改造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全国已实施老旧街区更新改造2600多个。


与古为新,坚持老旧街区本土化改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在老旧街区更新过程中,要最大化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用建筑语言发扬当地的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在物质上、风貌上保留历史肌理。要赋予城市老旧街区新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项目文化和体验,契合街区的地域文化、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留住人和生活。比如,重庆市南岸区后堡社区更新中保留了“南坪关”、后堡长廊等原有载体,同时引进物业推行的“城市插件”,既保留了原有的生活与文化,让居民们能够继续享受熟悉的烟火气,又通过商业运营,为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造血功能,实现了一半在地、一半再生。


共治共享,坚持多元协同合作更新。我国城市更新理念已从“拆改留”变为“留改拆”,产权破碎化成为阻碍市场主体参与老旧街区改造的关键堵点。针对老旧街区中建筑类型多样、权属性质复杂、经营主体多元等特点,需要加快形成产权和使用权归集的有效路径,激活多元力量参与。南京市小西湖片区改变过去整个区域一次性完成改造的做法,根据空间格局及居民产权关系,以院落和单栋建筑为单位,采用小尺度、渐进式和“一房一策”等方式进行微改造。对于愿意出让产权的,按政策给予补偿;对于保留产权且出租给建设方的,腾出的空间用于公共配套;对于保留产权且愿意进行改造的,按照产权人付费、政府补贴的办法,由多方共同讨论改造方案。老旧街区改造不是独角戏,而是交响曲,居民可自主选择空间功能,全过程参与公共空间设计并合作建设,形成目标共商过程共建成果共享的城市更新格局。


业态焕新,坚持打造创新体验场景。老旧街区更新,既要重视引入新场景新业态,激发带动消费新活力,又要重视原有业态的保留升级,实现共融共生。特别是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让老街区成为标志性文化打卡点和城市会客厅,激活区域价值。南京市建邺区新城科技园内的西城夜未央项目,将两块城市绿地改造为特色主题街区,营造年轻人喜爱的新潮社交场所和生活方式,为十余万年轻人提供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休闲娱乐空间。北京市朝阳区The Box朝外年轻力中心项目采用了艺术、科技、娱乐文化相结合的商业模式,通过文化、社群和生活方式的综合性运营,为年轻消费者提供多元互动体验,构建数字文化创新体验中心。


激活城市细胞,改善老旧街区风貌、提升功能、唤醒活力。我们要以创新路径为老街注入新的生命力,让民生改善与历史传承相得益彰,市井烟火与现代时尚交织成趣,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编辑:谷梦溪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住房城乡建设大讲堂第十四期开讲


2024年1-7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8万个


早安,新闻早班车来了 | 2024-9-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建设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