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 地震局的震情分析到底说了什么?

2017-08-09 荆博 中国科普博览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科普博览”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7年08月0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震中距九寨沟县39公里、距松潘县66公里、距舟曲县83公里、距文县85公里、距若尔盖县90公里,距陇南市105公里,距成都市285公里。

 

据网友称,成都,西安,甘肃陇南、兰州、天水、平凉多地有震感。截至8月9日9时30分,死亡人数增至13人(新增3人身份暂不明确),受伤175人(重伤28人)

 

下面是截至9日0点35分,九寨沟地震及余震情况一览表:

 

 

 

先说震情,虽然就目前的速报数据来看,此次九寨沟地震震级达到7级,且震源非常浅,据最新测定,此次地震最大烈度9度左右。再看看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今年6级以上的地震也就这么多,还都发生在典型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地震带上,唯独九寨沟地震,在里面显得是有点不合群。


后面又定位了一下震中,发现震中所在位置在群山峻岭之间,这样大概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山体会受地震构造运动的影响,有比较严重地质灾害;二是震中的位置应该人口稀少,对人民生活影响相对少些,造成实际破坏也会相对小一些。

 

 

笔者刚好有同学有地质勘查工作的工区刚好在震中附近,打电话不通,虽然后来手机可以上网了,但无法通话,人员目前安好。


后来看到一个视频,据说是九寨沟的一家酒店的照片:

 

 (动图)地震时,大厅里的吊灯晃动

 

首先要说明的是,地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记住是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其次,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划分为四种: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

 

长期预报: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测做不到!

 

临震预测做不到!

 

临震预测做不到!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当然,在极其特殊条件下,比如大型火山喷发而引起的地震,是有一定几率预报成功的,但这是有一个你可以准确预报大型火山喷发的准确时间点,所以我们可以说临震预测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完全做不到,未来大概也不会达到


毕竟影响地震发生的因素很多,发生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也非常巨大,对于临震预报需要考虑因素更多,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考虑完全的。

 

当然,我们未来并不会只能面临被动挨打的局面,当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达到一定条件后,我们可以采取震中预测(地震发生时),或者叫震中预警机制,毕竟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只有10公里左右,相较于30万公里的通讯传播速度,相差巨大。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距震中位置最近地区检测到地震发生,还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通知其他周边震感强烈的地区,要知道震感到达的十几秒到几分钟的时间足以挽救许多生命。

 

提到震中预报,地震大国日本的先进经验可资借鉴。


众所周知,日本人多地狭地震多发,整个日本列岛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之上。日本各地每年的有感地震至少有三次,可以说与地震灾害的共存以及战斗乃是岛国人民的日常。

 

目前,日本以手机通讯与电视广播网络为基干,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震中预警体系。


某地发生地震后,该系统会立即向震中附近区县的民众推送紧急警报。该警报系统的默认设置是即便手机处于静音模式也会发出凄厉的报警音,同时会有地震震中,以及当地预测地震烈度的信息推送。


如果是当时正在收看电视节目,会立即有醒目的滚动字幕出现在屏幕正中,告知地震发生的位置,预测烈度,以及避难建议等等。因此,我们在观看一些日本的动漫以及影视番组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地震情报。

 

 日本地震震后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笔者在日本大阪的朋友曾经经历过一次这样的警报。


事发时,这位朋友正好在一个报告会的现场,突然间与会百余人的手机同时响起警报,获知了鸟取县发生地震,震波即将抵达大阪的情报。


于是大家静静的坐在座位上等待地震波的经过,大概十秒后,纵波横波先后抵达,一阵摇晃后,地震停止。会议议程再次恢复正常。

 

这样的震中警报,虽然无法挽留震中地区民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却可以让震中附近区域的民众提前做好应急防范,特别是同时推送的海啸预警更是可能挽救众多的生命。

 

但是,在我国目前实施这样的预警还不现实。毕竟我国地震发生频率远远低于日本,大规模建设这样的信息化预警网络费效比太低。

 

目前看来这只是一个比较好的设想。一方面,就是研制该类设备虽然原理简单,但涉及大量高尖端的制造技术和工业水准,通信工程等方面技术。


另一方面,只有建造的设备能够构成一定网度和密度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同时对系统的容错率、工作人员以及普罗大众的防灾水平都需要长期和大量的投入,而我国目前的地震影响范围和深度对其需求不急切,所以这依然是个美丽的设想。

 

当然,说了这些,不出意外的话,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把锅甩给地震局。。。但宝宝表示:

 

首先你要知道地震局究竟是做什么的,它的主要工作是:

 

拟订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方针和政策;组织开展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指导地震系统开展政策研究;拟订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承担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工作;负责全局性重要文稿起草工作;推进依法行政;组织法制宣传教育、行政执法和法制监督工作;负责对地震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实施的监督检查;承办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应诉工作;承担防震减灾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管理地震标准化和地震计量工作。


通俗的讲,它的主要职能不是预报地震,而是防震和减灾,即监测地震并把发生过的地震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三要素的规律,知识点,有木有)并提出预防和减少损失的对策。

 

与预测相比,它们更关注的是,你居住的建筑是不是能扛住当地可能发生地震时产生的影响,更关注的是,一旦发生地震灾害,有没有一套完整的预案能够使人民的损失降到最低。

 

既然谈到地震局的工作,就不得不说一下,地震局工作的基础理论之一就是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这个可能有点比较难以理解,那么,地震分布图可以说是它的简化版本说法了。

 

和一些媒体上报道的和保险公司宣传的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不同,我们更重视那条位于中部纵贯南北的地震带,并以此为理论分析根基。

 

它北起贺兰山与六盘山,向南横穿秦岭,经龙门山到川西及滇东。绵延2000余公里,这条地震带集中了若干7级以上的大地震。此带以东为东部地震区,以西为西部地震区。

 

那么重点来了,你看到的地震分布图,是先有地震后有图,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图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未来的某个时间段,该地区会不会发生地震,会发生几级地震,对不起,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过去这里情况,借此我们得到的是该地区的危险程度,我们根据这个危险程度建立该地区对于防震水平的指导意见。这不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这张图就是对过去规律的总结,对未来有借鉴性和指导性,而没有决定性。

 

 

最后说一下本次地震的一些详细情况,这里提到的主要数据全部引用中国地震局成果,解释给大家听:

 

本次地震定义为断层构造地震,而且震源较浅,应该不是板块运动的直接结果,应该是长期的浅层岩层的应力积累,一次性释放的结果,至于应力的来源还需要更多研究。


 

 

从区域构造图来看,该地区断裂发育(很多的意思),从卫图可以知道,该区域的高差较大,并处于雨季,并发的地质灾害会较多,是对灾后抢救有很大困难。


通过对余震的精确定位,成线性分布,最后定义为走滑断层(可以理解为地层发生了水平错断)造成的构造地震,争议不大。

 

 

这里感谢中国地震局争分夺秒给出的相关资料,向奋斗在一线的地质工作者致敬,向奋斗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全体人员致敬。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缪子文化 荆博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近期热门


走过18年

我们为科学代言




欢迎关注

中国科普博览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